咫尺天涯一幢楼
黄种生(福州)高五组1班
一般人总以为城里人多,热闹。其实,城里人平时彼此之间的联系是很稀少的,有时连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也难得碰见。 有一天,突然接到一通电话,问最近在哪,没什么事吧?是很久没有见面,出于关心的询问。其实只是楼上楼下隔一层水泥板而已。对门的一对夫妇到美国探亲,也是走了一个多月才听说的。这种情形并不典型,也非个案,偶尔朋友聚会聊起,大家都有同感。 说起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工作类别、地点、时间不同,兼之家务事忙得团团转,难得有点时间,还是抓紧休息为上;二是娱乐、爱好多元,选项多种,而且大都可以是个人行为,不像以往活动单调,闲时就扎堆聊天,打扑克、搓麻将,三缺一就玩不来,还有个呼朋唤友的机会;三是担心打扰邻居,不敢造次走访,一般靠手机互通信息;四是人际关系复杂,交友奉行远亲近疏的原则,旦求洁身自好;五是居所条件改善,特别是身居高楼的电梯一簇,“有来有往,没来清爽”,落得自在。但口头上大都归结为一个“忙”字。忙固然是个原因,恐怕也不尽然。 身居闹市,反而不如乡间,捧一碗饭,走过几家,且吃且聊,油盐柴米,随情逗笑,心无挂碍,乡情浓浓。真是不胜感慨。 这是不是人情淡薄,还是享受物质文明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呢? 相期欲见恨无由,咫尺天涯一幢楼。 一次,住在寂静的海岛上,遥望碧海青天,看新月初上,听涛声轻拍,不禁思绪联翩,心有所动,写下了这四句感言,慨叹邻里关怀之疏离。 这里说的是邻里之间关系的变化。至于工作上的交往,“族类”们的活动,还是很频繁的。所谓有车族、秘书族、丁克族、啃老族、月光族、(月入皆吃光花光之一族),乃至宗亲、战友、同学之类的聚会,所谓的银发族,林林总总,颇为热闹。这类活动,总体上都离不开一个“吃”字,为工作而吃喝,自然是公家买单,其他大致是拉一位大款“出血”,比较时尚的则是实行“AA制”,谁也管不着。但很明显,有的已经不如过去邻里之间的交往单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