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0年校友文萃 >

少年情怀何处寻(一)--------张小平(奥地利)初30组/炮三师子弟【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0-09-10  【字体:

少年情怀何处寻(一)
张小平 (奥地利) 初30组4班/炮三师子弟

  前几天从芙蓉网上读到在伦敦的任满玲校友的文章,又一次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是初30组4班的。1963年到1966年,我在国光中学度过了三年愉快的学习生活。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段多么幸福多么无忧无虑的时光啊。校园内外,到处洋溢着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师生之间,就好象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那时候教我们俄语的是张基桢老师。他刚从师院毕业不久,象个大哥哥,一点架子没有。下了课同学们都喜欢粘着他,我当然也不例外,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他那里我知道了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盖达尔,也读到了《安娜卡列尼娜》,《上尉的女儿》,《学校》等苏俄名著。当时中苏关系已经交恶,自然影响了同学们学俄语的积极性。张老师为此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课堂上搞情景对话,教唱俄语歌曲等等。说来惭愧,四十五年之后,当初学的俄语差不多全忘光了。可张老师教的那首歌我还能用俄语完整地唱出来。歌词大致是这样的:我们的祖国多伟大,我们的祖国多辽阔。我们热爱祖国,我们歌唱祖国。最有趣的是有一次张老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上面有几十个俄语姓名,要求我们每人从中选一个,以后上课就用这个名字。我至今认为,闽南语是俄语的天然克星,任便你多么响亮的俄语名字,用闽南话念出来就变味了。我小心翼翼选了“别佳”这个名字,闽南语却是拐骗吃喝的意思,结果“骗吃”这个绰号就紧紧跟了我三年。

  教数学的是黄活水老师。他是一位严谨勤勉,非常敬业的年轻教师。也许我那时数学成绩还好,黄老师对我青眼有加。经常在课后把我叫去“吃小灶”,布置一些课外习题让我做。可惜我年少贪玩,每每偷懒,辜负了老师的一片苦心。以致如今马齿徒增而一事无成。回想起来真是愧悔不已。不知道黄老师现在何方,如果您能看到此篇拙文,请您接受我这万里之外的不肖弟子的鞠躬敬礼。

  教语文的是郭天助老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我至今仍记得他在课堂上声情并茂朗诵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样子。“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浑厚的男中音伴随着大幅度的肢体动作,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觉得那个时候的郭老师,已完全沉浸在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中。

  我们的班主任是张耀堂老师。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当时的国光颇有名气。我那时少不更事,下课后很喜欢和同学打打闹闹开玩笑以致到抱着在地上打滚的地步。即闽南话的“相演”。张老师曾好几次当众毫不留情地敲打我,让我见了他就象老鼠见了猫似的。到了初三,大概是所谓“青春期萌动”吧,我对当时班上一位漂亮女生产生了一种朦朦胧胧的好感。当然不能算初恋,因为人家对我是一点感觉没有。就这样,还被张老师看出了端倪,他把我叫去狠狠骂一顿不算,还到我家向我老爸奏上一本。其结果自然是不难想象。

  大约在65年的时候,老人家有一个著名的七三指示,那以后学生的负担大大减轻。下午4点就基本放学了。我几乎每天放学后,都到学校的阅览室去看报纸杂志。天黑才回家。那时国光的阅览室在校门旁边,有两间教室大小。荟萃了全国报刊的精华。当时学校侨生里有著名的刘氏三姐妹,大姐禄香有一副天籁般的歌喉,两个妹妹德香顺香则各有一副天仙般的容貌。德香也喜欢去阅览室看报纸,一来二去就熟悉了,见了面会点头微笑一下。没想到一年后文革爆发,阴错阳差竟成了两派,见了面就怒目而视互不理睬了。不知道三位学姐现在何方,想必都已嫁得如意郎君,过着幸福的生活了吧。

  我们年段共9个班。6班的林翔云同学学习成绩总是全年段第一名。让我常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后来改革开放,翔云脱颖而出,不仅事业有成,而且热心公益,担任了厦门校友会的会长。前几天我在芙蓉网和炮3师子弟QQ群上看到3师子弟八一联谊活动的照片,翔云和吴师长的儿子吴浩沛大律师把酒言欢笑容满面。我想,所谓“金鳞终非池中物”说的就是他们吧。

  我在国外多年,对芙蓉网和QQ群都不甚了了,多亏在香港的校友黄敏敏这位女雷锋多方指点细心启蒙,才使我这海外游子又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想起来的事很多,一时也写不完。就以一首“感怀”作为本文的结束。

  新华楼上百鸟飞,
  共仰先生功德巍。(注1)
  云蒸霞蔚育才俊,
  姹紫嫣红植芳菲。
  别绪千重梦萦绕,
  关河万里情怯归。
  谁言游子寸心草,
  报得慈母三春晖。(注2)

  注1:先生,即李光前先生。
  注2:唐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