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0年校友文萃 >

壮士横刀看草檄(读《苏曼殊全集》之三)--黄种生(福州)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0-03-05  【字体:

壮士横刀看草檄(读《苏曼殊全集》之三)
黄种生(福州)高五组

    有论者称,苏曼殊的诗,不懂的人以为“哀艳淫冶,放荡不羁”;内行人则以为寄托绵邈,情致纡回,“纯祖香草美人遗意”,以致怀疑他是屈原的后身。

    这种见解,与柳亚子《燕子龕遗诗序》中评价相符。武昌起义时,陈英士异军突起,曼殊当时在爪哇,在给柳亚子信中说:“迩者振大汉之天声,想诸公都在剑影光中,抵常而谭。不慧远适异国,惟有神驰左右。”又曰:“‘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索题诗。’遥知亚子此时之乐也。”柳亚子称其“兴会飚举,不可一世”。

武昌起义雕像

陈英士雕像

    的确,曼殊诗也有抒写爱国爱乡的一面,然因其身世飘零,诗中常带伤感而格外扣人心弦。1903年后,他留学日本,加入了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反抗帝国主义。辛亥革命后,从爪哇归国。然而,南北议和既成,又对现实感到失望。

    当时写的《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七绝二首,很能体现曼!殊的诗与一般慷慨激昂爱国诗歌的区别: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曼殊父亲是中国人,而母亲是日本人。这一点与郑成功相同。因此,他坚定地自认为中国人。1909年写的一首七绝《过平户延平诞生处》,可见其关切神州故国的情怀:

    行人遥指郑公石,沙白松青夕照边。极目神州余子尽,袈裟和泪伏碑前。

日本郑成功遗址

郑成功诞生地日本平户内港

    这在苏曼殊为数不多的杂文中,表现得尤为强烈。他对加入外国籍,甚至是加入日本籍很不以为然。在《呜呼广东人》一文中写道:“於今开通的人讲自由,自思想言论自由,以至通商自由,信教自由,却从没有人讲过入籍自由;因为这国籍是不可紊乱的。你们把自己的祖宗不要,以别人之祖宗为祖宗,你看这种人还讲甚么同胞?还讲什么爱国?”

    也是在这篇《呜呼广东人》中,曼殊说自己久居日本,每闻广东人入日本籍者年多一年,特别是一些以商起家的人入日本籍以求保护,反过来又誑骗欺虐自已的同胞,更令他悲愤不已,因而发出:“呜呼,各国以商而亡人国,我国以商而先亡己国”的感叹,说是“吾思及此,吾悲来而血满襟,吾几握管而不能下矣。”

    曼殊自称:“人谓衲天生情种,实则别有伤心之处耳。”别看他出入秦楼楚馆,似乎行为放荡,其实他对异性言行举止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严苛。在《华洋义赈会观》一文,写到他前往参观,见红男绿女极形踴跃,感到自己也应当为苍生顶礼以谢善男信女之隆情盛意。可是当他看到有些女性装束奇特,却殊为得意,认为那就是“文明”,又不禁发出“敬语诸女同胞,此后勿徒效高乳细腰之俗,当以‘静女嫁德不嫁容’之语为镜台格言”。

    曼殊,一位感情丰富复杂、又僧又俗的“怪人”,研究他的思想,应从“伤心人别有怀抱”之处下手,于深处探其究竟,不可草率妄下褒贬之语。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