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4年文章推荐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文章推荐 > 2009-14年文章推荐 >

访客家学鼻祖罗香林祖居----香港 林文映【文章推荐】

上传时间: 2015-03-05  【字体:

访客家学鼻祖罗香林祖居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会会长  林文映

    2015年2月6日乘参加梅州政协六屇四次会议结束之际,由梅州市文联、兴宁市文联、宁新镇、村负责人陪同下,拜访了香港大学教授、客家学鼻祖罗香林在广东梅州兴宁市宁新镇水楼村石陂窝20号祖祠“豫章堂”和祖屋“山庐”,见着由罗香林父亲罗幼山(号师扬)修建的“山庐”大门两旁贴的对联:“山间多景色,庐畔好风光”,再细访后,方知罗香林为书香门第出身。

一、望族溯“豫章堂”

    “豫章堂”是罗氏郡望豫章堂号。据《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汉景帝时,在江西南昌一带设置“豫章”郡,建筑城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其后世子孙,遂被称为“豫章罗氏”。宋朝时候,豫章人罗从彦为大儒程颐、程颢的再传弟子。他谨慎地遵守老师的教训,隐居不愿做官,传朱熹的理学,着有《尊尧录》。人们称他为“豫章先生”。清朝人廖绍朱在《罗氏族谱序》中云:“罗氏之先系出周之罗国,厥后子孙以国为姓。汉大农令怀汉公(即罗珠公)肇迁豫章,世为豫章罗氏。”学者罗元鲲考证,罗珠“实为罗姓鼻祖,分布天下者皆其后也”,故豫章为罗姓郡望,因罗从彦着有《尊尧录》,世又称“尊尧堂”。

    罗香林祖上搬至兴宁东门,建起了罗氏祖祠“豫章堂”。罗香林所撰有关客家学的著作《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中国族谱研究》、《客家史料汇篇》等皆有论述其祖宗罗氏祖祠“豫章堂”的由来。而父亲罗幼山更早着有的25册《东门罗氏族谱》详细记述。罗幼山(1866~1931)家名曜生,号罗师扬,晚号希山老人。他在兴宁市宁新镇水楼村石陂窝“豫章堂”旁修建起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山庐”,有证实自己作为和光宗耀祖之机。

二、罗父幼山亦是学者

    罗香林的父亲罗幼山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祖父罗荣辉因田地不多,便做一些小生意,农田耕作则由妻子负责。罗荣辉亦希冀有所建树,在太平天国被平定后,协助地方官镇压动乱,一些男人参加团练而发迹,授奖官衔,但罗荣辉未能得志,只好把精力转移到培养下一代身上。罗幼山七岁始,入读“陈銮学塾”。1875~1880年在城外罗田乡就读,1883年入读龙田探花学院,发奋求学,后在兴宁县宿儒、经学家罗釜月学馆经史馆拜师就读。1889年冬,赴嘉应州会试,被录为“高才弟子”(时称“博士子弟员”)。次年,被推选入读广州广雅书院,追随被推为广雅书院斋长的导师罗献修。

    由于清廷腐败无能,中日、中法战争相继失败,罗幼山忧国忧民之心与日俱增,一度曾在兴宁附城设馆聚徒讲学,在生徒中宣扬民族民主思想:坚持“救国救民,教育为本”的思想。1903年兴宁县萧惠长、何子渊、陈少岳等人,商议倡导新学,创办兴民学堂(今兴民中学),并聘请丘逢甲担任兴民学堂监督(校长),何子渊任学监(督学);罗幼山等人,极力排除旧势力的诸多干扰,终于在1904年2月正式开课。原在汕头创办同文学堂的丘逢甲,则按照同文学堂的教学章程,还聘请了一些外地名儒讲授西学,这是兴宁县创办新学之始。罗幼山生有三子一女,1906年罗香林生于广东兴宁,字符一,号乙堂,为罗幼山的幼子。

    1906年罗幼山又与邑人罗雅达等创办罗氏植基小学,由罗幼山首任校长,同时兼任兴民学堂校务及教学工作。1909年6月,罗幼山接替兴宁县官立学堂罗釜月之职,在县官立学堂积极改进教学。同年10月间,罗幼山又接丘逢甲之聘,到广州方言学堂任文史教员。任教两年期间,他主讲且编写了《亚洲各国史》、《中国近代史》、《伦理学》等教材,深受学生欢迎。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罗幼山曾投身政坛,被推为广东省临时议会代议士。广东省政府成立后,曾被邓仲元聘为陆军司令部秘书兼稽勋局文牍主任、琼崖镇守使秘书、援闽粤军司令部秘书。其间,罗幼山为革命和建设提出过不少有益的建议。1912年赴东三省考察时,发表《移民实边策》。1913年任海南临高县知事时,发表《开发琼崖计划书》。1918年出任福建连城县知事时,发表《屯田策》等。

    1920年罗幼山在兴宁兴民中学任校长期间,目睹校内设备简陋,经费困难,便千方百计募揖筹措,先后兴建了教学楼三幢、图书馆一座、学生宿舍数十间,还添置了一批教具、图书、仪器等。其间,罗幼山还创作了《洪承畴传奇》及《赌海升沉记》等剧本。

    从1914年至1917年及1920年至1924年,先后执教于广东省立第五中学(梅州中学)、兴民中学、县立中学等校,讲授文史及国文诸课程。这段时期,罗幼山虽年逾五旬,却身兼两校、三校的授课任务,仍精力充沛,行动矫健;白天在各校穿插授课,晚间则闭门谢客,经常备课、评卷至三更半夜。我有幸在罗幼山执教的梅州中学攻读了五年书,遗憾的是未能让罗幼山老师批改作业、评阅试卷。

三、罗父幼山与周恩来的交谊

    1924年10月罗幼山出任兴宁县长。1925年2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周恩来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身份,参与率领军校校军出发,参加东征。1925年3月东征军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并攻克兴宁。周恩来了解到在任县长罗幼山(号师扬)治理政务有一定的成绩,便请求罗师扬、何子渊等士绅为东征军筹措军饷,罗师扬等同仁在短短几天内筹足2万大洋,以实际行动支持了东征军。受到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1925年3月21日东征军胜利攻克兴宁。从3月21日至4月12日,周恩来在兴宁战斗工作了23天。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3月30日在兴宁县城刁屋坝东征军及兴宁各界人士一起举行了万人追悼大会,由何应钦唱礼,蒋介石读誓词,周恩来宣读祭文。周恩来利用这个时机,大力宣传孙中山精神,号召广大民众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兴宁的革命统一战线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周恩来1925年4月15日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给广东省兴宁县县长罗师扬的信:“食居可优待,看管仍毋懈。”当时黄埔军校教导团的一个连长桂永清在第一次东征中因私拿战利品而被监禁,关押在广东省兴宁县。周恩来致信兴宁县县长罗师扬,表明了对桂永清的看管原则,即饮食起居上可以优待,但看管必须严格。体现了周恩来对犯错误同志的一种正确的态度。

    后来周恩来又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用笺”写给罗师扬的信:“师扬县长大鉴:

    睽违日久,拳念殊殷。迩者大军东征,诸逆逃窜,潮汕底定,嘉应敉平。政府正谋与民更始,同志更应为公努力。我兄前宰兴邑,政绩斐然。大军甫发,弟即电请政府,借重我兄重宰兴邑。承政府明察,如弟所请。尚希黾力从公,为党奋斗为祷。

    前五华县长温其藩同志,受逆党摧残,全家失聚。言念及此,不觉恻然。现政府复行借重,令其重宰五华,尚希我兄设法寻觅,使之出山,用报党德。至兴宁、五华之农会及党务,亦希与温同志设法办理,俾臻完善。两县党务,每月请各筹付百元,以资接济。

    兹因前兴宁县党部筹备委员赖志尧君返里之便,特达左右。赖君可即留在兴邑办理党务。此间事务匆忙,一时恐难来嘉,一切事务,请径函汕头商酌办理,至盼。专此 即颂党祈!东征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

    1926年初罗幼山屡向广东省政府电请辞职,周恩来亲笔致函幼山劝阻。但罗幼山去志甚决,5月因年逾花甲,精力不支,呈请辞职未获批准。周恩来得悉罗仍有辞意,乃于11月中旬在汕头专函致罗表示挽留,遂有以上信函。

    罗幼山辞职回乡后,从事讲学,并编纂兴宁东门《罗氏族谱》。1931年6月18日因急病在家逝世,终年六十六岁。罗幼山平生着有《国史概》、《亚洲史》(钱玄同题书名)、《革命先烈稽勋传》、《东门罗氏族谱》及《洪畴传奇》、《兴民小史》等遗着,后由幼子罗香林编成8卷本的《希山丛书》,则收录罗幼山的诗文、时文、亚洲各国史教材、杂论、序言、寿序与诔词以及少许书信。


(1)


(2)


(3)


(4)


(5)


(6)


(7)


(8)


罗幼山


罗香林

诚谢文友林文映女士供稿!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