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4年文章推荐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文章推荐 > 2009-14年文章推荐 >

肥田的紫云英--------------南安 陈添地【文章推荐】

上传时间: 2014-04-07  【字体:

肥田的紫云英
——童年杂忆之三
南安  陈添地

    闽南山区,属于亚热带,一年三熟,肥沃的农田一般是种早稻、晚稻(或地瓜)后,再种小麦,或栽种一茬蔬菜,如高丽菜、白菜、花菜、黑皮瓜、萝卜、牛皮菜(亦称莙荙菜)。而贫瘠的山坡地,离家门较远,照应不过来,到秋末冬初,大多闲搁着,村民另外派上了用场。

    这些随山势逶迤而上的弯曲梯田,收割完晚季稻后,平实的田地里,只剩下密布如网眼的稻茬。二寸来长的稻茬,静静地列成方阵,点缀成随田塍弯曲、纵横交错的经纬线,恬淡地与暮秋的萧瑟凉风相厮守,有的稻茬又不合时宜地分蘖出嫩绿的秧苗,在寂寞的旱地里探头探脑,以不息的生机泄露出泥土的孕育功能。

    农民就在一丘丘的山坡田里,撒上细黑如跳蚤的紫云英花籽。农历十月小阳春,下过一阵细雨后,紧贴农田地面的花籽,吸吮水分地气,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循环,顽强冒出星星点点的翠绿小苗,显得有些稀疏、卑弱。

    紫云英属草本,冬天闽南无雪,只有短暂的霜冻。朔风和霜冻,无碍于紫云英的恣肆蔓延。到农历二月,随地势弯折凹凸的不规则农田,一片碧绿,繁茂的紫云英密密地披覆于田野,放眼望去,堆绿叠翠,梗叶交缠,紧相厮磨,熙熙推拥,似在昭告观赏她的人们:我从冬天一路走来,凌寒傲霜,生命意志益显旺盛。

    花开了,紫白相间,虽细小,却高下点缀,密密层层,蔓展繁复,锦簇花团,在蓝天下,如平铺的锦帛绣毯,招引蜜蜂、蝴蝶,忙碌其间,款款曼飞,盘旋嬉舞;微风拂过,花浪起伏,画卷轻漾,香气沁人,悦目赏心。

    到农历三月,梗叶虬曲交缠、弯弯盘绕长到二尺多高,叶间夹着黑黑的一公分来长的籽荚,里面贮满细小的籽儿,成串成串的黑荚,层层叠叠。籽荚变黑,说明紫云英花籽成熟可摘了。

    我在周日,就要随着母亲去远处田间,采摘紫云英籽。带一块矮木凳,提一只畚箕或布袋,坐在矮凳上,左手搁于左腿上,右手捋下成串的紫云英籽。春阳暖暖的,山野的春风和煦,带着青草气息,轻吹脸面,清爽畅快。布满周遭的盎然绿色,特别养眼。

    有的籽儿已熟透,掉落于梗下的田地上,我们也轻轻拈起,放于筐内。

    母亲总是采得比我快而多,手法显得很娴熟快捷。我相对少多了。因我还小,陪母亲多少做一点,心里并无半点愧意。母亲也不强求,从不催我要快点采摘。

    我俯身绿野田地,不免腰痛脖酸,有时会站起来,转转头,仰仰脑,昂头眺望远处山林、雾岚和天空、白云,还有空中偶尔飞近的布谷鸟、自在盘旋的乌鸦,很是惬意。

  采摘一整天的紫云英籽儿,带回家晒干,用簸箕轻轻簸去轻而碎的膜壳,黑而细的籽儿挺重的。我们交给生产队,按斤两赚点工分。这些紫云英,由生产队集中卖给供销社,另留一小部分,到年底再散撒于收割后的晚稻田里。

  采过花籽,剩下繁密的梗叶,农民则驾牛犁田,把绿色的紫云英翻到泥土下,放水沤浸,在泥水里腐烂、发酵,肥沃田地。这种根瘤植物,是增加地力的极好绿肥,使土壤松软变黑,增加有机肥。用紫云英来改良土壤,属代代相沿的古老传统,显示一种纯朴的智慧:就地借力,简单便捷,省力省钱,高效持久,可消解施用化肥带来的副作用——土地板结。紫云英默默地牺牲自己,肥了农田。淹浸过紫云英的山坡农地,插上早稻,至少可少施一次肥,却长势好,产量高。

    说到作绿肥,我爸还带我去割一种叫臭菊的野生植物。所谓臭菊,我不知其学名,它在秋末至冬季开花,花金黄色,花瓣很大,叶子如成人巴掌般阔大,边沿有剑齿样,从枝梗、叶子到花萼,均散发出阵阵臭气,手抓此菊,也会沾染上臭气,故名臭菊。我村子小学的小山坡上、石壁缝里生长很多臭菊,生命力顽强,随处可长,其梗、叶都显松软,不太硬,长到一人多高,底部的茎梗才会渐老而粗硬。我们割下臭菊,捆起来,挑到稻田旁,把一枝枝的臭菊轻放于一尺来高的秧禾之间的空隙,用脚踩踏,臭菊的梗叶陷于泥淖中,经泥水浸泡、沤烂,是很好的肥田办法。我父母一辈农民,总把臭菊当作增加农田肥力的极佳酵母。

    说来可笑,我僻居乡野,见识狭隘,小时所见的菊花,都是这种臭哄哄的高大而粗犷的菊。故对菊花一直没有好感。甚至对小时背诵过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不第后赋菊》,深深的不以为然,很不理解。这是题外话。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