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年文章推荐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文章推荐 > 2005-08年文章推荐 >

生命的挑战(第三节)-------美国/集美中学校友 林瑞烟 [文章推荐]

上传时间: 2007-06-06  【字体:

生命的挑战
林瑞烟 (美国) 集美中学校友

(第三节)

    短短的两个多月,我的病情迅速恶化。肝区癌症的症状越来越明显。老朋友们都在为我着急。他们到处在为我打听治疗方法。新繁同学找的大夫,在我的扫描诊断书上签字,“我可治此病” 。北京朋友帮我找到了北京王振国肿瘤医院的主任大夫,大夫建议我立即回去治疗。上海肿瘤医院的肝癌大夫建议我吃灵芝孢子粉试试。各种建议纷纷而来。中药不能直接寄来;立刻回国治疗,我又要面对医疗费用和断绝在美国治疗的后路问题,我虚弱的身体,能不能承受这漫长的旅程,等等。死神临近的压力,如何选择治疗方案的犹豫,身体病痛的折磨,这一切,即是我一生中的重大危机,也是我又一次面临的个人意志的最大考验。我忍着肝区的痛,长时间和国内的亲朋好友通电话。他们安慰话语,舒缓了我内心的压力。给了一个即将沉入大海的漂流者一块可以延缓下沉的木头。我抱着这块木头,在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中上下沉浮、思索。各样选择的讨论,让我在不知所措的慌乱中,逐渐地冷静下来。反复分析利弊后,我决定采纳先在美国治疗,如不行再去中国治疗的建议。

    但是,医生们并不愿接手我这块烫手的山芋。两个多月来,由这科转到那科,我没得到任何治疗。我的小女儿急得从美国东部给学校的医疗中心打电话。警告他们,如果再不对我进行治疗,将对该中心草菅人命的做法进行诉讼。终于,医院同意尽快地给我重新安排化疗。现在,我需要的是分秒必争。我开始服用灵芝孢子粉和外甥女寄给我的片仔癀,解决了我的燃眉之需。我的慢性腹泻终于停止。国内的朋友们根据我的需要,想尽办法,托人把药带来美国。这里,我顺便衷心地感谢他们。

    七月十七日,我开始了第二轮的化疗。这时,我血液的癌症特征指标已达到1840,大约是正常值的480倍。医生给我讲解了所要用的药。他说:“由于没有药可治胰腺癌,我只能用治肠癌的药试试看。此药的副作用也较大,你会怕冷,手脚麻木等。如果化疗能够使你的血液指标稍微下降或者稍微增加,我就满意了”说白了,如果化疗能减慢我的死亡速度,他就很满意了。也许我已习惯了美国医生说我可能会死的说法。他的话对我没有太大的负作用。在这一段艰难的日子里,许多勇于与癌搏斗的患者的事迹,逐渐在我内心的深处建立起一道心理自卫的长城。美国的阿姆斯特朗,他不但在与脑癌的斗争中生存下来,还取得了法国自行车赛的冠军;中国研究屈原的第一把手文怀沙老先生,在CCTV4上叙说他如何靠背诵屈原的诗词战胜肝癌的经历,这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我坚定了“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生存机会,我也要力争成为那万分之一”的信心。

    我再一次奔忙于工作、治疗的循环中。两个月后的全身扫描结果显示,肝里的肿块已由五个减少成两个。四个月后,肝里已看不到任何肿块。经过了七个半月的化疗,化疗结束了。医生终于告诉我,在他治疗过的病人中,所有患胰腺癌的患者,即使用同样的药,无一生存。他最后对我说:“You are Lucky!。”

    是的,在千千万万的癌症患者中,我是幸运者。但我觉得这也并不是完全的偶然。在停止化疗后一年多的今天,我仍然不知未来会再发生什么。但我深信,如果没有2002年初夏的青岛同学们的聚会,没有中西药的结合,也许也没有我的今天。

    后记:我在此对在我生命最困难时,给予我各种援助的朋友们——林新繁夫妇、吴玉雷夫妇、蒋俊如夫妇、赵玄夫妇、李海晖夫妇、叶安达夫妇、郭凤朝夫妇、庄炳辉夫妇、韦志强夫妇、陈振中夫妇、陈伯明夫妇、王植榆先生、唐潮水先生、刘德成先生、连亮思先生、和音女士等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永烙在我心中。谢谢!”You are in my heart forever!”。
(全文完)

注:此文转载自集美中学校友会出版之《折叠的时光 》

2006年盛夏于美国


1989年,林瑞烟先生留学日本,与平野教授合影并书赠:
相望海天衣带水,鉴真之心结花蕾,
吟诗畅颂千句少,犹似不尽长江水。


后 记

    《折叠的时光》的出版,让编委们欣喜不已,毕竟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文集征稿的对象是厦门集美中学初中80组(1953年入学)、高中42组(1956年入学)的校友。总人数约500上下,其中一半以上是侨生即归国华侨学生。几十年来,校友们漂泊四海,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港澳地区,近至东南亚,远至北美、大洋洲。

    这是一个颇有历史特点的群体,他们的经历为动荡的年代留下了斑斑足迹。书中收录的文章,尽管数量有限、篇幅大多不长,但读者还是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局部感知政治环境、社会思潮、政策导向对这一代人的制约和影响。

    编委的工作,自始至终得到许多校友和老师的支持与鼓励;尤其是通过彼此间的密切交流、沟通,不仅使征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还加深了相互的了解。而编委自己则是凭着真诚和热情,为文集的编辑出版尽心尽力。2006年5月底,为了参加为期两天的编委会议,编委们陆续从美国、泰国,香港、湖南、山东来到北京,一切费用自掏腰包。总而言之,以“出书”为纽带,大家的联系更紧了,心更近了,友情更深了。

    《折叠的时光》能顺利出版,我们还要感谢陈振中、林乔茂、丁文志、庄炳辉、谭百荣、唐潮水,杜成国等校友的慷慨捐助。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及林瑞烟和许松加,他们不仅自己热心撰稿,还为征文做了大量的动员工作,甚至在病中依然孜孜不倦。还有胡振玫和丁红,作为校友家属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做了许多工作。总之,对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们的人,真诚地道声:谢谢。

    尽管校友的极度分散给征文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但主要是我们工作不够细致,有些校友没有及时联系上。在此,特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歉意。除此之外,对于出书,绝大多数编委是外行,没有任何经验,能力也不够,书中难免有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文集从征稿开始,就一直欢迎校友们的子女参与。如今,书出了,更希望得到他们的积极回应。希望他们把读后感、批评意见通过信件、电子邮件及父母转达等方式告知编委会。

    如果《折叠的时光》能在更多校友的心中泛起点点涟漪;能激起更多校友的写作热情。那么,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考虑,再出一本续集。这既是希望,也是期待。

《折叠的时光》编委会
2006年秋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