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年文章推荐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文章推荐 > 2005-08年文章推荐 >

自豪的母亲(第一节)-------厦门/集美中学校友 杜金娥 [文章推荐]

上传时间: 2007-05-28  【字体:

自豪的母亲
杜金娥 (厦门) 集美中学校友

(第一节)

谢开海、杜金娥夫妇

    我出生于印尼一个较富有的华侨家庭,父亲是当地著名的针灸医生,家里有佣人伺候。我父母热爱祖国,长期接济家乡的亲人(当家乡亲人得悉父亲不幸去世都哭诉说:“吃根断了”——闽南话),先后送回我10个兄弟妹中的4人回国读书。

    我是1953年回国就读集美中学初中80组4班、高中42组3班。高中时我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失眠,常通宵未眠,白天头昏脑涨基本无法上课。最后我只得忍痛挥泪告别三班这个温暖的集体,到工厂工作,原想去工厂参加体力劳动或许能改善睡眠。我被分配做化验员,当时工厂生产农药,设备又很差,产品常不合格,每次在车间操作都会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后来睡眠不但无改善,反而得了哮喘等。

   结婚后三个孩子在4年中相继出世。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二十世纪60年代初),全国粮食奇缺。因为老谢是一位勤勤恳恳忠于职守的人,他把他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他的教学上和学生身上。我们又无其他亲戚在集美,所以决定到漳州(婆家)生大女儿,不巧当年台风造成交通电讯中断。凌晨5点左右,我发现羊水已破,赶紧去车站等车,我心想只要有车,哪怕站票也要上车,可等了好几个小时没有车,我很失望,只好先回家休息。这时午饭时间已过,家里又没有什么东西吃,只好饿着肚子准备午休下午再去等车回漳州。可这时肚子一直有下坠感,当我到外面公厕时才发现已有孩子要出世的迹象了,就赶紧回家告诉老谢,然后独自往医院奔,终于到了医院。我请护士帮我检查并说如果有车准备下午去漳州生产。检查后护士惊叫地说:“你要去漳州?孩子就要出世了,我消毒手都来不及了!”说完护士就急忙去做接生准备。老谢也赶到了医院,我对他说,孩子就要出世了赶快去通知你妈妈。老谢知道我在医院有医生护士很放心,就赶紧跑出去打电话给他母亲。看到他走了,我对医生说:“我没有力气生这孩子,我不仅两餐饭没吃,也没有吃任何的东西。”医生说:“你真傻,现在是非常时期,要吃饭也要先预订,更何况现已过了开饭时间,要去哪里找东西给你吃?”医生看到我还直喊饿最后到食堂搜索,端来了半杯刚滚开的豆浆,我迫不及待喝了豆浆,顿时身上感到有点力气,突然有一股热的东西冲出体外,接着产房响起了婴孩的哭声,孩子平安的出世了。当我得知是个女孩子时兴奋得脱口喊出:“好球!”医生护士们都笑出声,又说这是真正的无痛分娩。(直到如今,当年为我接生的医生还在笑我:“贪吃”)当孩子一出生,我非常的兴奋,全然忘记饥饿和疲劳,这时多么盼望有人能和我一同分享我真正无痛分娩就能得到一个可爱的女儿的快乐,但令我很失望,整个下午没人出现。罢了,有女儿静静地陪我躺在我身边,我也很满足了。终于老谢出现在门口,满面愁容说电话打不通(台风使电讯中断),我安慰他:算了,不要紧,孩子已平安出世了。“生了?”他惊奇地问,我指着女儿说:“这不是”,他这才欣慰地笑了。

    由于我的失眠无任何改善,后来怀上小女儿时又要照顾大女儿,我只能忍痛辞去工作在家专心做全职主妇,也好让老谢能专心地教学。生小女儿时,老谢还在上课,我午饭刚吃几口,便匆匆地进产房,因产后大出血人很虚弱,这时肚子又痛又饿,未吃完的午饭又已被别人拿去充饥了!我只好忍到晚上才能吃上稀饭,听到隔床小声议论:这人真可怜,生得乌地地(闽南话),也没人来看望。心里不免感到自怜落泪,无奈老谢一心扑在工作上,看到小女儿冰洁虽然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出生时才4斤多,很瘦弱,但她非常乖,我没奶喂她,也不哭不闹,静静地躺着。做母亲的心再次得到安慰。儿子是在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出世的,我吸取前两次生女儿的经验,这次看到饭菜便头低低快快地狼吞虎咽,好有力气生下儿子。儿子出生后家里又多了一张嘴,压力更甚,我常为生活发愁,想到在印尼时条件那么好,在这里连怀上孩子反应时想吃的东西都没有,有时连三餐都吃不饱,常要买些青葱来充饥。但一看到三个幼小的孩子,想到做母亲的职责,我暗暗下决心,生活再苦再累再难我也一定要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 * * * * * *    第二节   * * * * * * *

前  言
陈振中

    海晖学兄和编委会的各位校友要我为《折叠的时光》写个前言,一开始我有点发怵,多年未提笔写文章了,恐难胜任。但在认真读完书里的每一篇文章(含诗词、书信等)后,我被感动了,这种感动是多年来未有的,它不仅使我流下了热泪,引我深思,还“逼”得我非动笔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和大家沟通沟通不可。

   
一是这本《折叠的时光》凝集了集美中学初中80组、高中42组校友们对祖国与人民深情的爱,表达了对校主陈嘉庚先生的崇敬之情,倾诉了对培养自己的母校、老师与同窗校友的深切思念。这种真挚的情感,没有华丽语言的包装,没有漫天铺地的标语口号,使我们读起来感其人,知其事,十分亲切。据编委们说,他们坚持宽容、包容的立场,对文章的观点、叙事的方法都基本不动,尽力保持了原汁原味,我想这应该很符合当今人们所提倡的“原生态”吧!

    二是我们的校友没有把自己的笔拘泥于50年前的校园生活,他们还精彩地叙述了阔别集美后近50年的人生经历,扩展了生活的时空。这里有他们献身科学技术,勇攀科学高峰的身影;有他们携儿带女,勇闯香港艰难创业的踪迹;有他们凭着归侨青年的朝气参加围垦北大荒,修建鹰厦铁路的诉说;有他们和病魔顽强斗争的忠实记录……朋友啊,看着这些,我们才能更进一步了解50年来校友们的酸甜苦辣,了解他们宽阔的胸怀和高昂的斗志,了解这跨度达半世纪之长的国家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时间可以过去,空间可以变换,但不论我们是在祖国大地(当然包括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大洋彼岸的国度,我们的集美校友,都会牢记校主陈嘉庚先生关于“诚毅”的教诲,牢记母校与老师的殷切教导,都会把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们也能在未来的时空里,更有风采,更有作为。

   
三是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些文章(包括书信)是初中80组、高中42组校友们的子女写的。他们用年轻一代的眼光看待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写我们,这对反映我们这一组校友的人生经历、生活状况,更加超脱,更加真实,也就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我们这一代人都年过花甲了,看到子孙们写我们的文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今天他们能理解我们的昨天,明天,他们就会在新的起点上,干得比父辈们更好,也让我们在这里祝福他们吧。

    四是应该提及的是这本书里还收录了近两年来病逝的校友李海天、许松加等人写给编委会的文章。今天他们已经永远地走了,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还常在我们眼前闪现。我至今仍然记得许松加校友在2002年青岛校友团聚时说的话,“我回国后,是从广州骑自行车到集美的”,他那爽朗的声音,流露出一个归国侨生在踏上新生共和国土地上自由奔放的神情。写到这里,我还要代表编委会同仁,向本组所有已离开我们远走的校友表示深沉的悼念。


   
《折叠的时光》出版了,我还要再说的是这本书的编辑是于2002年,由林新繁、李海晖、林瑞烟和周坤等几名校友发起的“集美校友齐鲁行”的活动之后,当初希望参与活动的校友写点文章,记叙这次难忘的欢聚。尔后,我和其他同学觉得既然要出本书,应该扩大范围,让更多的校友们来写。现在,尽管这本书只收录了五十多位校友的文章(包括诗词、书信及感言等),尚不能完全反映集美中学初中80组、高中42组同学们的生活全貌,但是我相信,通过这些文字,是能让大家从中感受到我们这一辈人的亲情、乡情、友情、爱情的,令我们在无尽的记忆中,勾起无尽的思念。

    同学们,我们都是一些向七十、八十奔的老头老太了,过去岁月中的艰苦打拼,可以留下永恒的记忆,曾经事业的辉煌,可以再多唠叨几句,但它们都已经烟消云散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给自己多留点时间与空间,去干你还要干的事,不论是为生存得更好再受折腾,还是做些善事回报社会,我都不反对,但是要切切记住的是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该提着菜篮子买菜的就去买菜吧,该看看孙子孙女嬉闹的就看看吧,该上医院看病的就赶快去吧……一切都要顺乎自然,让生活悠闲点,让最后的时光过得潇洒一些,保重吧,我亲爱的校友!

2006年秋

附注:
    陈振中校友初中曾就读于国光中学,高中毕业于厦门集美中学。曾就读中国矿业大学。现任国光中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