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9年校友文萃 >

人格养成证书,是悲是喜?--刘国阳(福州)高中2006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9-12-17  【字体:

人格养成证书,是悲是喜?
刘国阳(福州)高中2006届

    从今年9月起,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实施在“知识传授+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下制定的新课程表,该校正酝酿给毕业生颁发3张证书——一份学业成绩单、一份能力方面的证书、一份“人格证书”。“人格证书”所包含的内容初定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而其他指标如领导能力等依然需要讨论及论证后最终决定。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议论纷纷。

    在现代社会,我们对各种证书早已是司空见惯,但“人格证书”,无疑是见所未见,更甚是闻所未闻。引发争论的焦点,显然不是“证书”,而是证书所评判的对象:“人格”。人格之重要性,自古有所体现。赫赫有名的清朝明君康熙说过:“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事至紧要关头,“我以人格担保”更甚是与“我以人头担保”有几近同高的使用率。在现代“有人格魅力”更是对一个人的高度评价。如此种种,不由得令我们重视人格的好坏。而现代教育对塑造学生精神人格的长期冷落,重视育德,塑造人格,这也正是上海交大欲有此举措的初衷之一。

    但说到对人格进行评判,首先涉及到的是:究竟人格为何物?其包括的范围是什么?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里特性的总和。所以,人格不是实体物质,是个人精神层面的一种抽象总和,无法像物质一样拿出来比对。那么在评审的过程中,对如此抽象的“人格”能否准确全面地评审?所谓“人心隔肚皮”,在中国“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传统处世原则下,评审过程中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更怕的是其引起的结果与初衷相背而驰,制度化的人格评审是否会令某些学生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装饰“门面”,从而造成新的人格堕落?

    人格有高低好坏之分,这毋庸质疑。但如何分出这个“高低好坏”?需要的是一个评审标准。标准的公平性、准确性以及操作实用性程度直接关联到评定结果,可知评审标准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一问:如何评定一个人的人格高低?你们给出的评审标准是什么?须知,在不同的环境和传统体制下对此有着不同的标准。而在每个人心中对人格标准的定义也是不尽相同的,如何能保证其定下的评审标准能服众而不引发“公理婆理”的局面?退一步讲,即使就按交大的标准“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方面也是难以掌控标准的。要从什么角度、什么行为来评定一个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基本价值观的不同?而在人际关系方面,难道那些溜须拍马、狐朋狗友满天下又善于做表面功夫的人其人格就高尚吗?相反的,在这项评审中被认为人格低下的人就一定是十足的卑劣吗?韩国举办奥运会时首尔的小偷私自协定:在奥运会期间暂停偷窃行为,特别是对外国游客下手更是被列为禁止。在监狱里,又有多少十恶不赦的罪犯却是好儿子好父亲?在得知这些后,如果我们站在他们面前,还能毫无心虚之情地对他们说“你们人格低下”吗?

    在另一方面,人格会随着时间的流转,经历的丰富而不断得到修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人格特点,所以大四那年的人格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五年后十年后的人格,24岁时的人格与30岁时的人格也并没有很大的可比性。而如上海交大这般的评审,除非是同机动车年检般在不同阶段给与定期评审,或是在证书上写上“有效期X年”、“此评审结果仅代表该生在测试阶段的水平”等字样,否则一旦以一纸评审证书给予终身判定,岂不等于是无情地否定了一个学生以后可能的发展与完善?

    “人格”的事情,就应该按照人格的规律做——人格还是靠养成,而不是把不能度量的问题简单度量化。“如果一所大学的氛围、大学的老师能够以身作则,把那些美好的东西播撒给学生们,那么,通过氛围就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养成。这也才是重中之重。什么事情都靠打分,反而扭曲了人格。”一旦人格有了打分体系,他很担心学生事情做不做,都取决于要给打分者看到。“这种‘被打分’,一旦定格后,还会造成偏见。毕竟,学生对于人格分数,没有申辩权。”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对此谈到。 人格证书一旦颁发给学生,无论这证书是受到肯定还是否定,都会给其留下烙印。特别是对于在评审中受评价不高的同学来说,试想,大众的有色眼镜、另类对待心理会给其带来多大的心理影响?

    当然,即使有这诸多疑问,我们也不该急着将之一棍子打死。毕竟这凸显了人格因素在对一个人做评价时的重要性,体现了对人格培养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塑造人格的意识,并为广大社会提了个醒、开了个例。可以说这是一股开创性的新风,或许这也是上海交大对大师钱学森逝去之际留下“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的一种回答。人格有可能将作为与知识、技能有培养要求的“必修课”,这不能说不是一件值得庆幸欣慰的事。日前,在一次采访中,针对颁发人格证书遭质疑一事上海交大校长表明仍会坚定实施。希望经过商讨后的试行方案会更加完善,究竟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