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9年校友文萃 >

让人生多添姿彩------------许清琴(香港)高十二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9-12-10  【字体:

让人生多添姿彩
许清琴 (香港) 高十二组2班

    我一直在怀念着青春的岁月, 记忆最深处当然是令人回味无穷的校园生活。

    每当我去沙田第一城商场的途中, 看到那些现代化的教学楼和美丽的校园, 往往流露出无限的渴望。似乎要从墙边的缝隙里追觅我的校园生活的踨迹, 但怎样也无法寻觅到我的恩师和同学们的身影, 无法迈开过去岁月的步履。心中总是盼望着有一天再回校园, 重温我多姿多彩的学生生活。

    2008年的春天,某日, 我像往日一样路过沙田第一城的“邱金元中学”门口, 看到东华三院沙田长者学苑招生广告, 我心中泛起了热浪, 满怀激情地阅读关于“长者学苑”的资料: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自七十年代起,长者自助学习的计划已在许多国家如英国、法国及澳洲等,有系统地采用不同的模式推行。长者学习计划,主要目的是让长者有机会参与学习及进行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一般来说,长者自助学习计划均不设学历规限。香港的长者学习计划始于八十年代后期,绝大部分由非政府机构开办。有见及此,劳工及福利局和安老事务委员会在2007年年初推行一个具香港特色并以学校作平台的“长者学苑”计划。在学校及非政府机构的合作下,现时,全港各区共成立了九十八间“长者学苑”。

   开办“长者学苑”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推广终身学习  (2)维持身心健康  (3)实践老有所为 
(4)善用现有资源
(5)促进长幼共融  (6)加强公民教育  (7)推动跨界共融
     
    由于不少长者反映他们有“上大学读书”的期望,部分长者希望有机会参与更具学术性和更深入的学习课程,劳工及福利局及安老事务委员会遂将“长者学苑”的模式进一步推展至大专院校的层面。大专院校对让长者“上大学读书”的概念亦相当支持。现时,已有七间大专院校参与“长者学苑”计划。

     “电脑基础课, 上网智多Fun, 电脑进阶, 齐学写网志 Blog, 中文速成输入法, 齐学facebook, 社交舞班, 美食糕点制作班, 英文会话, 英文初级班等。”哇!这些知识一直是我梦寐而求的,但想想又担心自己学不来, 经过一番挣扎之后,终于下决心去报名。

    第二天一早, 我便兴奋地冲进了该学校 , 在询问处得知要到沙田沙角邨东华三院办公室报名。于是,我又迫不及待地乘坐地铁前往,终于如愿以尝报读了二个课程(电脑基础课与上网智多Fun,英文初级班与英文会话)。

    2008年5月3日,开学啦,终于盼到隆重的开学典礼,迎来了重回校园的日子。 第一天导师派发“学生证”,接获的那一刻狂喜雀跃, 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 我终于有机会回到校园了。

    在长者学院里, 多数是闲来弄孙为乐的长者, 大家来自不同层次, 但每堂课都积极认真的学习, 大家互相鼓励, 回家还要做功课。

    上“中文速成输入法”时, 除了要记熟24个基本字型外,还要兼顾健盘上每个部首的位置,要从快闪记忆打出中文字。初学时非常迷惘,无从下手,顾得这样又忘了那样,打一个字,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但我不认输,回家勤奋练习,从打一个简单的字到现在可以在facebook与同学、朋友聊天,那份喜悦真是难以言表。

    “上网智多Fun”是我最喜欢上的课,因为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我学会如何上网查找巴士路线、在购物网查找价廉物美的物品、在图书馆网站借书,还学会把相片放上facebook与朋友分享……,安坐家中便可获取无尽的信息, 真是获益良多, 扩大眼界。

    我还积极参加了东华三院举辨的电脑比赛, 获得安慰奖。在美食糕点制作课程中,我们按老师教的方法, 做了糕点。有一天与长者学院的老师和同学, 一起到东华三院属下的老人院做义工, 派发我们帮做食品和糕点, 还唱歌给老人院的哥哥姐姐们听, 逗得他们好开心。我们也非常兴奋, 渡过了有意义的一天。

    从前, 我认为退休了, 没甚么事干, 会很无聊, 现在我开始感到我们这些长者能随着计算机化时代, 增值自己,学习利用各项e代服务, 让自己与社会不会太疏远, 成为一个跟得上时代的人了。

    在学习中,导师教导我们扬起帆,在学海里乘风破浪。我们努力进取, 自我增值,人生也都各有不同的成绩, 如雨后彩虹, 争艳夺丽。

    最感激的是上课前,老师要我们大声读出来:“脑筋不是退化,而是用得少”,打错字时,老师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来鼓励我们。

    2009年10月17日, 我以最优秀的学习“金奬”成绩, 迎来了东华三院沙田长者学苑2008-2009年度学员毕业典礼。隆重而庄严的典礼上, 我穿上了“毕业袍”戴上了“四方帽” ,那一刻, 无限激动, 泪水已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很多学员们以前都错过了进大学的机会,更不用说有这么隆重的毕业典礼。在我们的心目中,人生的遗憾终于有了弥补了, 东华三院长者学苑圆了我们“梦”,让我们的人生添了新的姿彩。

    我从教育局署理总学校发展主任梁吳玉燕女士手中接过毕业证书, 心中无限感激。谢谢您――我心中的摇篮“长者学苑”。

    此时鲜花, 祝福纷沓而至, 我的家人契姐, 姐夫, 学妹黄敏敏, 他们见证了我的学业成绩。 黄敏敏一边摄影一边嚷着“以后我也要来学苑上课,也要穿“毕业袍”,戴“四方帽”。

    谢谢您们, 尊敬的老师, 一直陪着我们上课的义工, 师姐, 师兄。 谢谢您们,再次多谢东华三院沙田长者学苑给我们学习的机会。

    2009年11月2日,我和黎慧霞代表沙田“长者学苑”出席在香港大学陆佑堂举办的“长者学苑发展基金成立典礼暨2009年-10学年长者学苑开学典礼。

    大会在香港大学陆佑堂举行, 非常隆重, 出席的有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先生,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先生, 安老事务委员主席梁智鸿先生, 香港大学徐立之校长。

    在典礼中我获得由梁智鸿先生颁发的学习金奖, 这更鼓励我持续学我,增值自己, 为晚年添色彩, 真正实现“老有所为”。

    会上,我们从财政司曾俊华先生讲话中获悉香港政府已批准拨出1000万, 以及罗氏慈善基金会捐出500万支持长者学苑。曾司长希望各小区成立长者学苑,还题词“进学展才,耆乐无穷”来鼓励我们。他的发言振奋人心, 掌声及欢呼声响彻校园。

    在此希望各位年长的同学们给自己一个机会继续进修, 不辜负长者学苑施于我们的恩泽, 让自己的人生再添上绚丽的姿彩吧!

攝于“长者学苑”毕业典礼

 
(1) 2009年10月17日,“东华三院沙田长者学苑联合毕业暨开学礼2009”在沙田冯黄凤亭中学礼堂隆重举行。右图为作者许清琴


(2) 三位分别获得学习金、银奖的学员与负责课程的欧阳小姐合影留念。


(3) 家人前来观礼


(4) 亲友前来祝贺



(5) Yeah!清琴学姐,你好棒喔!!


(6) 许多学生放学后,当起小老师辅导长者们。
这些优秀的学生获颁“义工服务奖”。


(7) 长者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义务协助“长者学苑”的工作。
图为长者义工获颁“义工服务奖”。


(8) 这份荣耀让作者的人生再添姿彩!


(9) 两位学员与教电脑课的张老师合影

 
(10) 学员表演太极拳


(11) 东华三院屬下的学生为长者载歌载舞


(12) “长者学苑”毕业生合影


(13) “长者学苑”校长(前排左二)与学员、来宾一起分享学苑的成果。

   11月2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香港大学陆佑堂主持“长者学苑发展基金成立典礼暨2009年-10学年长者学苑开学典礼”。与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梁智鸿医生,以及约四百名长者学苑代表和学员、嘉宾一起见证“长者学苑”计划迈向新里程。
    作者许清琴和黎慧霞代表沙田“长者学苑”出席了盛会。

 

左:香港政府让长者的人生再添姿彩
右: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题词

 


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梁智鸿医生(左三)、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左四)、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右二)主持基金启动仪式。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

    “持续学习,丰富生命”,这一直是我个人的信念。为鼓励长者乐颐年、活出丰盛人生,劳工及福利局和安老事务委员会去年开创了一个以学校作平台且别具香港特色的“长者学苑”计划。
   “长者学苑”是以跨界别合作和跨代共融的模式运作,目的是倡导长者持续学习、让长者在增进知识之余,扩阔社交圈子,保持身心健康,实践老有所为;同时促进长幼共融,加强公民教育,以及推动跨界别合作。至今由学校及非政府机构合办的长者学苑已有98间,遍布全港各区。
   与其它地方推行的长者学习模式相比,本港的长者学苑尤其着重“跨代共融”。我们鼓励年青学生参与长者学苑的义务工作,例如担当小老师,或协助长者学苑的运作。透过长者学苑这个平台,长者可以学习新科技和新知识,与时并进;而年青学生亦可藉此机会与更多长者交流,分享长者丰富的人生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彼此了解,达致耆青共融。
    长者是社会的宝贵资产。我们不单要鼓励他们持续学习,紧贴时代步伐,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更希望他们进一步参与长者学苑管理委员会,负责学苑的行政工作,以至筹划课程和活动,实践“积极乐颐年”。
    在各大专院校的支持下,目前共有七间大专院校开办长者学苑,让长者有机会“上大学读书”。我期望有更多中、小学校和专上学院开办长者学苑,甚至在其它大众传媒上拓展不同模式的长者学苑,让所有长者的生活充实又开心。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

转载自“长者学苑”网站www.elderacademy.org.hk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