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欢聚篇(组图)
您的位置:首页 > 思源涌泉 > 2007年欢聚篇(组图) >

校友古都焕新情【欢聚篇】

上传时间: 2008-06-07  【字体:


校友古都焕新情
——西安校友张建军与兵马俑发现人杨志发父子访港
报导员  每文

    【本网讯】二00七年六月廿九至七月三日,西安校友张建军与兵马俑发现人杨志发及其子杨建斌先生随陕西省代表团来香港参加庆回归十周年庆典活动。香港校友会陈鼎追会长一家及香港校友会分别设宴热情接待。

    六月三十日早上,陈鼎追会长的女儿小榕亲自驾车接载张建军校友、杨志发先生父子游览多个景点。下午,陈鼎追会长特地从深圳公司回香港住宅热情接待并与家人于荃湾广场稻香大酒楼宴请三位客人及陪同前来的黄敏敏校友。席间,大家都感受到陈会长对母校和校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为他那种追求理想努力不懈的精神而喝采,并一齐祝愿他创造的手袋品牌“秋香兰”遍及五洲四海。     

    七日一日早上,张建军、杨建斌与香港黄敏敏、刘志庆等校友一同参加“七一庆回归大巡游”。晚上,与校友们一起观赏“回归烟花汇演”。

    七月二日晚,香港校友会于观塘明星海鲜酒家宴请张建军校友、杨志发先生父子。出席的有潘金源、戴建国、黄忠义、傅极忠、黄敏敏、刘志庆、李金良、黄清安等校友。

    张建军校友高中毕业后, 随家人返回西安老家,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友谊商店复制工厂当总经理十几年。他待人诚恳热情,工作出色,曾接待过美国总统克林顿以及很多知名人仕。

    2004年10月10日,香港校友会陈鼎追会长组团前往西安旅游,并与张建军及其母亲王妙玲校友取得联系,当他们知道能在西安见到国光校友都显得非常兴奋。建军不仅亲自到机场迎接校友旅行团,在他的协助安排下,还加插了多个观光景点,并全程陪伴了校友们五天,一起度过了难忘、快乐的时光。22位团友中有多位高八组的同学,他们十分珍惜能与老同学王妙玲重逢于西安。张建军的妹妹张小梅(国家一级讲解员、全国劳动模范)亲自接待并为校友们解讲华清池的历史。他们浓厚的校友情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团友,为他们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在张建军的牵引下,许多位校友曾在西安与兵马俑发现人杨志发先生见面合照。此次能在香港与杨老先生和建军校友再次相会,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和珍惜这份友谊。杨老先生还亲自签名赠送每一位校友一本珍贵的《帝国雄兵》画册。

    宴会后,黄敏敏及刘志庆校友陪伴张建军及杨老先生父子游览兰桂坊、星光大道等夜景。杨建斌先生还即场写了一首诗赠与《芙蓉网》表示谢意。

       香港印象
       
 西安   杨建斌

香港,东海之滨的一座小岛,
你宛如一位温柔恬静、风姿卓约的少女,
伫立在海水中央……
任千年海风吹拂,波涛拍打,
始终端庄秀美、风采依旧。

香港,东海之滨的一座小岛,
你就像一位海中的女神,
伫立在海水中央……
你用那双智慧的眼睛,
看尽世间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勤劳奋进的香港人,
犹如她的一群儿女,
用自已聪明的才智,辛勤的双手,
创造着香港一个又一个日新月异的明天。

啊!香港,
我不会忘记你那美丽的港湾,
闪闪的霓虹,
忙碌的身影
和那狮子山高昂的山峰……


香港校友会陈鼎追会长(左)与杨志发先生摄于荃湾广场稻香海鲜大酒楼


陈鼎追会长伉俪(陈秀英校友)与杨志发先生摄于荃湾广场


陈鼎追会长一家与张建军、杨志发合影留念
左起:张建军、女儿小榕、陈秀英、陈鼎追、杨志发、儿子、女儿大榕伉俪


两地五位国光校友与杨志发先生(中)合影留念
左起:张建军、陈秀英、陈鼎追、杨志发、黄敏敏、大榕


出席晚与来自西安的张建军校友、杨志发、杨建斌先生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黄忠义、张建军、戴建国、杨志发、潘金源、杨建斌
后排左起:傅极忠、刘志庆、小  李、李金良、黄清安、黄敏敏


2004年10月在西安,他们一起度过了五天难忘、快乐的旅游时光


2004年10月在西安,他们一起度过了五天难忘、快乐的旅游时光
(建军与妈妈王妙玲的高八组好同学们合影留念)


高中75届校友张建军与学弟学妹们合影


杨志发先生逐一与出席晚宴的校友合影留念
(潘金源率先与杨志发先生合影留念)

 
杨志发先生逐一赠书与出席晚宴的校友并合影留念
(戴建国率先与杨志发先生合影留念)


杨志发先生逐一赠书签名与出席晚宴的校友并合影留念
(黄敏敏率先与杨志发先生合影留念)


干杯!为大家的身体健康、为今晚的相聚干杯!


张建军校友摄于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


杨志发父子摄于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国际影星李小龙铜像前


1986年5月1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左二)访华,第一站西安,
第一个景点兵马俑博物馆、第一个接见的人杨志发先生(右一)
(张建军摄影)


张建军接待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右二)


张建军接待美国休斯顿市长(左二)


接待并赠送杨志发先生亲笔签名之画册予韩国总统(右二)


张建军与杨志发先生接待韩国军事代表团


接待挪威首相谢尔马格尔邦德维克(前排中间)


接待加拿大总统夫人


接待英国石油公司(BP)总裁约翰布朗


世界古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中)


接待厄瓜多尔总统吉斯塔沃诺亚贝哈拉诺(前右一)


接待原中国国家足球队教练米卢


2200年前的帝国雄兵

前  言


最新版画册封面


杨志发亲笔签名“秦俑发现人”

    公元1974年的初春,陕西省临潼区秦陵街办下河村西杨组农民杨培彦、杨志发、杨全义、杨俊鹏等人在自己世代居住的村落南边的柿树林中打井。他们没有打出水来,却意外地挖出了几尊形体怪异的“陶人”和一些古老的青铜箭簇。于是,石破天惊,一个被历史尘封了2200多年的秦帝国的地下军团开始冲出地平线。它让一个遥远而又扑朔迷离的帝国神话和一段风干的历史重新复活,变成一种伸手可及、栩栩如生的真实。

   经过考古的清理和发掘,初步证明: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陵园中的一处大型兵马俑陪葬坑。继1974年发现一号坑之后,1976年又在其北侧先后钻探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三个俑坑的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坑内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仿的陶质兵马俑约8000件,木质战车百余乘,是一个包括了步兵、骑兵、弩兵、车兵以及军事指挥机关等多兵种构成的宏大的军事集团。整个军阵气势磅礴,威武雄壮,代表着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精锐之师。

    秦俑坑的发现震惊了中国,也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发现到今天,3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考古发掘和清理修复工作一直持续进行。1979年,国家在遗址上建成博物馆,经过二十多年来的经营、建设和发展,这里已成为集考古发掘、修复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示、旅游服务、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遗址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目前对外开放的有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遗址展览大厅和一个综合陈列展厅,吸引着无数中外参观者蜂拥而至,先睹为快。初步统计,自从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已经接待中外参观者5000多万,其中海外游客500多万,各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百余位。新加坡前任总理李光耀赞誉秦兵马俑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1978年参观秦俑博物馆后留言:“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这段话被广为传播,以致于“世界第八奇迹”在今天已成为秦俑坑的代名词。此外,多年来,秦兵马俑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典型代表还应邀到世界五大洲的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所到之处令参观者无不为之折服,累计观众达到数千万人。

   1987年,包括秦兵马俑在内的秦始皇陵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得秦始皇陵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考古工作者对于秦始皇陵园的勘探调查也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最新成果。最近,经过国家批准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启动。该遗址公园规划占地2平方公里,由多个专题遗址博物馆和展厅组成,建成后将在更大规模上系统展示秦始皇陵园的丰富文化遗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随着秦始皇陵神秘的面纱被逐步揭开,一个2200多年前的帝国风采正日渐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雄霸古今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画像


一号坑

    一号俑坑呈东西南的长方形,长230米,宽14260米,为三个俑坑中最大的一个。坑内置放陶俑陶马约6000件,木质战车40余乘,是一个由战车和步兵共同组成的长方形军阵。

秦始皇兵马俑军阵


军阵前锋

战车遗迹和御手

军阵局部背视


军阵背视


御手俑和步兵俑

二号坑

    二号坑军阵位于一号坑的东端北侧,与一号坑相距20米。坑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


二号发掘现场 


    二号坑出土的彩绘跪射俑


 跪射俑          


二号坑出土的骑兵与鞍马


将军俑

 三号坑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两坑相距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平面呈“凹”字形,总面积不足500平方米。共出土陶俑66件,驷马战车一乘。


三号坑俯视

三号坑南厢房

北厢房

三号坑中的卫武士

车马房
形神兼备的艺术群雕


铠甲武士俑


战袍武士俑

立射俑

将军俑

将军俑背视
 


        跪射俑


立射俑
      

 图片选自《帝国雄兵》画册

      张建军、杨建斌与香港校友随香港南安公会参与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巡游

      2004年10月10日香港校友组团游西安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