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7年校友文萃 >

校园次第忆----------------潘金山(香港)高十一组2班【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5-14  【字体:

校 园 次 第 忆
潘金山(香港)高十一组2班

校园!校园!
多么熟悉的称呼,
多么亲切的心园,
你是我心中
一丛永不凋谢的鲜花。
你是我的母亲,我的摇篮,
我的儿时乐园,
我的心灵殿堂,
我的灵魂发祥地。
我愿为你捧上
一首永恒的爱诗,
一曲虔诚的讃歌。

    校园的意境多么诱人每当看到小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学去总会勾起我对学生时代甜蜜的回忆。那一座座可爱的校园那一个个亲切的脸庞那一幕幕温暖的情景总会萦绕我的思绪激动我的心仿佛自己也变得年青起来。近年我就想写一篇校园回忆文章从小学写到大学以寄托对校园的思念但因工作忙而搁下最近有点时间我终于可了却这个心愿。

    天真的童年,平淡的课堂

    我的童年是在南安罗东镇后洋村小学度过的一九五三年入学闽南人叫“破学”更早时也叫“入孔子门”。学校没有专门的校园校舍是向一个侨属借来的一幢大屋土墙古瓦虽不宽敞也算过得去。因为过去没经过幼儿园阶段刚进小学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似乎这里是新奇的知识园地。那从未听过的留声机歌曲十分动听记得有一首太阳出来了喜洋洋啰哎......”还有《马赛曲》《王贵和李香香》都给我留下欢愉的记忆。

    学校有时课外活动到附近的溪边做游戏很有趣溪对岸有一棵大蓉树浓阴宜人溪边还有很多大龙眼树大毛竹青翠欲滴。树上有许多小鸟在歌唱和着潺潺的流水声十分可爱使我感到有语文课《小音乐家扬科》中的意境。学校还有安排故事课老师讲一些美丽的神话故事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到小学五年级正值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劳动了一年多实际读书不到五年。由于刚解放不久师资缺乏有不少老师是小学程度或更低的连最基本的普通话和语法也讲不清其他知识可想而知所以近五年里我们学的知识并不多但还好能考上初中。当时小学的教材不深我总感到学习节奏太慢如能缩为四年那将减少许许多多的碟碟不休的废话和时间浪费。

    劳动为主课    艰难的三年

    我的初中母校是南安二中离家五华里初一二年我“通学”(走读) 。学校分成两部份教室在一个山坡上生活区则在几座祠堂和破庙里。教室还没建完还须参加基建劳动当时不管体力强弱常常平均摊派如印土砖星期六下午每人30个我那时才十三岁要独自挖土、挑水、拌泥、印模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当时还要到农场劳动二中农场设在高山大队(花岩)记的有一次要从学校挑粪水到农场我挑起大约70斤的粪水要走五六里山路山又高气喘嘘嘘走一段停一下艰难前行终于到达农场。初中三年劳动时间超过一年那三年正值困难时期很少有米吃家乡人都是半饥半饱地劳动脸色半黑半黄但乡亲们都还乐观。我每餐也只是拿一点米和番薯放到食堂蒸下咸菜吃。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体力消耗有一年多不开体育课不布置作业这在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刚上初中心里很高兴老师们知识水平比小学老师高很多。他们讲课用心铿锵有力常讲得满头大汗很吸引人让人听了有温暖幸福的感觉。如果不是劳动占去的时间太多那我的知识根底会牢固得多。

     记得当时的副校长叫林永瑞听说他曾获地区演讲比赛第二名。他讲话出口成章犹如诗朗诵听他演讲象看话剧简直是一种亨受。至今回想起二中老师那可亲可爱的形象时时让我激动。正因为有这些老师的培养我才能考上国光中学。

    美丽的国光   成长的摇篮

    进入如国光好象进入人间天堂那美丽的新华楼红柱绿瓦金碧琉璃飞檐斗拱气派古雅。教室白墙黑瓦外廊都有红砖连拱拦一派南国风貌。我们的宿舍是延平楼门口有一排大凤凰木叶细花红浓密遮阴每逢炎夏那美丽的红艳艳的花朵在温柔翠绿的叶子里飘动好看极了!

    学校还有一个大食堂有很多凳子桌子可以坐着吃饭星期天晚上都有放电影生活条件很理想。每天课后从新华楼飘来一阵阵歌声那略带异国腔调的电影插曲和民歌让人听了心旷神怡仿佛生活在伊甸园。我的同村乡亲偶然经过国光看到这美丽的校园回家竟向我母亲祝贺说到:你儿子为何那么好命能进入这样的环境读书!

    国光的老师博学多才教学认真辅导耐心使我常感到温馨幸福。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年高中阶段所有考卷从未出过差错这是很难做到的。我是一九六二年九月进入国光的在当时“阶级斗争”已开始讲了其后三年又开展“社教”。六四年南安还是全省的重点一个村来了近百个工作队员村干部和部分群众都被整得很苦还有人自杀中学虽未列入但也处于这个大气候中。事后多年我感到当时的书记兼校长郑明端老师对“阶级斗争”有一定的“淡化”也即对全校师生有一定的保护。我离开学校时尚未听说有哪个人被整。

    在读书过程中同学们都很守规矩很用功。由于当时的风气男女同学一般是相互不接触的。记得有一次班上跳集体舞大家围成一个大园圈要手拉手但不巧我边上是一个女侨生叫徐彩如我感到很尴尬但那女同学很大方主动来拉我的手才连成一圈。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同女同学拉手过后感到很不好意思。我还记得六三年夏校共青团干部到县城学习最后一天大会加餐我们男同学围着一盆青菜一碗肉吃饭女同学另外围在一起吃男同学个个都象小老虎三下两下就把肉吃光了这时有个女同学拿了一碗肉过来倒在我们的盆上男同学又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在那食品匮乏的年代有谁不爱吃肉呢?女同学自己舍不得吃硬省下给我们吃这多感人啊!时过几十年一想到这件事我对那些女同学总是充满着感激。

    我的妻子也是国光校友她比我低三届我毕业后班主任李晋江老师又当她的班主任说来有趣我们的婚姻同李老师有关原因是有一次李老师在课堂上无意中赞扬我的读书成绩她记在心里对我有好印象后来又有其他人介绍终于使我们结为夫妻但李老师还不知道直至四十一年后2006年十月他来香港观光校友会宴请他才知道。一见面他就对我妻子开玩笑说:“你真会找对象啊!”

    在国光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度过了愉快的三年六五年八月我收到浙江大学录取通知书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我亲爱的国光母校。

    瑰丽的校园, 雄浑的学风

    高考填志愿时我的第一志愿是北大没考上录取第二志愿浙大电机工程系。我报浙大有一定的偶然性报考前我买了一把折扇上面印了杭州风景图有西湖全景还有浙江大学校园离西湖很近很美。我的心立刻被这美丽的风景所吸引加上浙大的规模名气都较大所以我确定报第二志愿。

    进入浙大满目金碧辉煌大屋顶的教学楼园林式的环境毗邻玉泉公园和杭州植物园。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常去植物园散步星期天也常去西湖边玩欣赏那闻名遐尔的西湖十景。有时也爬学校后面的老和山俯瞰校园。浙大校舍虽然大但有一个缺点至今我仍耿耿于怀就是吃饭没得坐只能站据说是有了凳子橱房工人扫地不方便。在那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只好忍气吞声了这也使我深深地怀念国光中学。

    我入学时浙大有三个分部上述为本部(玉泉部)还有二分部原为一年级分部后分给浙江工大。三分部在六和塔原为保密专业分部现在大慨不保密了。九八年浙大和杭大医大农大合并由部省共管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又新建了一个紫金港新校区规模更大从网上看仿佛一片海市蜃楼。现在浙大的校舍面积有200多万平方米学生总数已达四万多人(其中研究生多于本科生,属研究1型大学) 老师有8500多人。《人民网》上大学排名浙大连续八年排行全国第三。

    浙大素有“求是学风”传统刻苦钻研之风很盛既使是在改革的年代,“兼职赚钱,冲淡学业”的人也很少因此毕业生的素质比较高找工作容易 。

    浙大的师资队伍也比较强因为浙江历史上比较富财政负担得起加之杭州地理位置好容易吸引高素质老师任教。一百年多来出了许多名人如:李政道(诺贝尔奖获得者)竺可帧(气象学家)王淦昌(核弹元勋)苏步青(数学家)叶培建(中科院院士、前卫星总设计师、月球探测总指挥,现卫星系统总指挥) 等等。但是当年浙大有一些老师也有一个缺点:不少浙江籍的老师不会讲普通话。记得我们上工程制图课时老师讲宁波话下课时同学们都在做作业但我不知做哪一题很尴尬。

    在学校的五年中同学们正值青春豪迈时期到处欢声笑语助人为乐。记得同学中有一种风气由于男同学饭量大每月30斤粮食定量不够吃女同学则吃不完因此女同学常拿饭票来支援男同学。班上开会时我常见女同学把饭票放到桌上叫男同学去取这在当时也算“阶级友爱”。

    我们读了一年基础课文化大革命就来了后来复课时又上了半年多的专业基础课就没机会读了。一九七零年七月我分配到江西在一个水电站工作。由于水电站一年有近半年枯水期停机不发电即使发电时也很轻松因此我意外地获得大量时间学技术前后达十四年。我写信请老师给我寄来了许多专业书潜心补习。水电原有两个专业:一是水工专业二是电力工程。我不但学好本身的电力专业还“不务正业”学了水工专业,并且,这两个专业我都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和优秀设计奖,省里还把我上报全国劳模。八十年代我先后担任厂长局长。九二年我来港定居凭借我的电气技术很快过渡去搞工业自动控制(程控)而且我还掌握了这方面最新的应用技术(西门子和三菱程控) 。

    虽然我们在大学阶段遇到文化大革命的折腾学校有两派,斗了两三年但我班没出什么事连互相之间贴大字报都没有,到毕业时全班同学还心平气和地拍了集体照。九七年浙大校庆一百周年我班同学又到母校团聚高高兴兴地玩了几天。这或许可以说是学子感情的力量是校园神秘的凝聚力和魅力。

2007年4月25日于香港

浙江大学校园风貌    请点击这里  http://www.zju.edu.cn/~piclib/fg/yq/yqc.htm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