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7年校友文萃 >

林翔云和他的香化王国------姚雅丽 泉州市作家协会【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2-15  【字体:

林翔云和他的香化王国
姚雅丽  泉州市作家协会 

    五月三十日,是初夏一个云淡天高的日子,阳光妩媚地亲吻着大地。我随着“东溪乡讯”采风团的一行十几人慕名到厦门牡丹香化实业有限公司采访。来到公司的办公大楼,只见公司董事长林翔云先生已笑容可掬地站在办公室门口迎接我们。在我的想象中,这个在香化王国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应该是一脸威严、令人敬畏的。没想到林先生看上去却那么儒雅斯文。他热情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厚厚的镜片后面闪烁着温和而又睿智的光彩。

    洪濑古镇,素来是藏龙卧虎之地,而林翔云,则是一条凌空起飞的蛟龙。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和名噪一时的“黑牡丹洗发水”是家乡人心目中的神话传说。在开往厦门的车上,和林翔云先生共事多年、素以博学健谈著称的洪濑知名企业家侯炳辉先生也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林翔云先生这些年在科研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重大成果,让我们这些晚辈惊叹不已。我们这才知道:林翔云是一个集科研、企业管理、学者、教授、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现任厦门牡丹香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中国香化协会常务理事和天然添加剂委员会主任兼芦荟委员会主任,福建省香化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香化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政协第6、第7、第8届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南林学院客座教授,福建省农林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国光中学厦门校友会会长等,一个个闪光的头衔使人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更令人佩服不已的是林翔云先生有多本专著出版:《神奇的植物——芦荟》、《闻香说味——漫谈奇妙的香味世界》、《调香术》、《日用品加香》、《香料香精辞典》、《芳樟》等六本专著是香化、美容领域里公认的有很高水准和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其中《调香术》一书已被列为高校香化专业的教科书。还有许多论文在各级专刊上发表,在各专业技术交流会上交流,引起极大反响。如《香气强度和香比强值》、《“黄金分割法”在调香实践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芦荟原汁加工中的应用》、《从青春膏谈天然化妆品》、《调香与混沌学》、《古今芳香疗法与芳香养生》、《纯种芳樟及其组培苗叶油的分析报告》、《香气与分维》等几十篇在业内广泛流传的论文。 这些著作对我国的整个香化事业、化妆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林翔云先生在国内香化界的首席地位。

    这么多沉甸甸的成就,交织成耀眼的光环,在林翔云身上曳曳生辉。我们怀着一种无比敬仰的心情,请他谈谈洪濑企业走出家门后,如何在外面的广阔天地里大展身手。

    然而,林翔云先生却对公司的业绩轻描淡写,而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他和他手下的一班科研人员在香化领域里一个个令人赞叹的科研成果。我们随着他的娓娓叙述,在神秘的香化王国里漫游……

醉心科研结硕果

    人们常说:“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林翔云对于香料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可以说是意外的机缘,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话题得从1970年说起。当时,年仅18岁的林翔云随着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大军涌入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来到荒僻落后的山村,物质上的匮乏、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文化的差距、枯燥艰难的生活使大部分从城镇来的人们叫苦连天,许多人消沉失意、苦度光阴。而林翔云却在山野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找到了乐趣。那时,上山下乡的青年要和当地的农民一样下地干活挣工分。在烈日下挑着重担、在田间劳作是可以想象的苦差事。林翔云却在繁重的劳动中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寄托。他挑着粪便到地里,会停下来与路边的小草说说话,会蹲下身子与禾苗谈谈心,会仔细地观察它们的形态,闻闻它们的气味,有时也摘几棵带回去观赏、品味。在他的眼里,这些植物都是有知觉、有感情的,是人类的朋友。也因此认识了许多植物。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培养起他对植物的浓厚兴趣,成了他后来研究香料植物的缘起。

    随着对植物观察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林翔云发现许多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气味芬芳,嗅之令人神清气爽。他想:要是能把这些植物中的香料成分提炼出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香的魅力,那该多好啊!于是,在当地村干部的支持下,林翔云添置了简陋的实验器材,在老乡的家里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室。当时淳朴的乡民并不理解他的这种举动,说这个书呆子是闲疯了。林翔云却能理解乡亲们的看法,只是一笑置之,继续着自己的实验,由此积累了最原始的香化研究的资料。

    1982 年,林翔云从恢复高考后的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毅然谢绝了许多单位的邀请,回到家乡洪濑,他的心里依然跳动着少年时的梦想,那芳香的梦想要在家乡的土地上萌芽。

    几经努力,几经波折,林翔云先生终于在洪濑建立了自己的芦荟生产基地,并办起了中国第一家以芦荟为主要原料的化妆品公司,名为“黑牡丹化学品公司”,主要生产芦荟洗发水,林翔云也因此成了国内甚至是世界上研究推广芦荟应用的第一人。“黑牡丹洗发水”一投放市场就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人们争相购买,称黑牡丹洗发水为“神奇的药水”。也充分享受到它带来的“乌黑亮泽、秀发飘飘”的美发效果。

    “黑牡丹”、“林翔云”这两个响当当的名字如一夜春风般传遍大江南北,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报刊争先报道。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也慕名而来,商议拍片事宜。林翔云意识到这对于进一步推广芦荟的应用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他十分热心地配合制片厂的拍摄工作。起草脚本、充当技术顾问,忙得不亦乐乎。影片名为《芦荟在我们的生活中》,这部科普片子拍摄得十分成功,在当年的国际科教电影艺术节上获一等奖。在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电视台相继播出,一经播出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所有的电影院都把这部片子作为“加映”的科教片至少放映一次。林翔云一夜间成了炙手可热的“明星”。他创造了化妆品行业的四个第一:拍出了第一部反映芦荟的电影、编写了第一本芦荟的专著、生产了第一个芦荟的产品、制定了第一个芦荟产品的标准。林翔云也因此被国家科委、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成了轰动一时的风云人物。这对“黑牡丹公司”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公司的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黑牡丹”成为人们心目中美容美发的“代名词”。人们在用“芦荟洗发水”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种植芦荟的风尚。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平民百姓的庭院和窗台上种植着几盆鲜翠、肥嫩的芦荟在暗香浮动,既可观赏、又可采摘下来捣汁美发护发。你可想到它们的祖先可都是林翔云培育出来、赠送给各地的?

    当时,洗发水对于人们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林翔云先生的“黑牡丹洗发水”如一股清新的和风,在人们心中激荡起美的波澜。可是,林翔云先生却说, “黑牡丹芦荟洗发水” 当时虽然也堪称一流的产品,但以今日的眼光来看,其“技术含量”实在是微乎其微,只不过是把芦荟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加工配制成洗发水,并没有进行多少“高新技术”处理。但这在八十年代初,已经是了不起的创举了。当时大家洗头用的都是肥皂、茶枯饼等,或自已手工捣制的芦荟汁水。这透明碧绿、幽香四溢的洗发水自然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刚种下的芦荟

    “黑牡丹”像一朵盛开的花朵,香飘四海,美名远扬。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在国家科委、福建省科委的陪同下,到洪濑“黑牡丹”种植、生产芦荟的基地考察。那些高鼻子、金发碧眼的洋学者在参观了芦荟种植园、听了林翔云的精彩论述、看了黑牡丹的生产车间后,不住地竖起大拇指,“OK”不停。他们打算把“黑牡丹”的一套经验做为发展中国家的榜样,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推广。这无论是对中国,对林翔云个人而言,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殊荣。所以林翔云至今对此事仍津津乐道。

    “牡丹飘香,来自磨砺。”“黑牡丹”几经风雨,几番沉浮,今天已经以崭新的姿态傲立于香化王国里。芦荟不再是一枝独秀,而是牡丹香化世界的一朵奇葩。芦荟生产也不断开拓出更多的系列产品,主要有芦荟系列化妆品、食品、饮料、药用原料等。值得一提的是:林翔云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在芦荟的提取和应用上有了新的突破。利用世界级顶尖技术——膜分离工艺从芦荟中提炼的一种成分在治癌、治艾滋病上有特别明显的效果。这项成果在同类植物的研究和应用上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通过美国FDA的权威认证。它谱写了芦荟的神奇效能又一新的乐章。

    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里,林翔云发动、掀起的这一场世界性的“芦荟热”,延伸到了21世纪,也许将长期“热”下去。但林翔云的目光并不是只停留在芦荟上,而是遍及整个芳香的植物王国。他的足迹踏遍了八闽大地的山山水水,与每一株植物亲密接触,了解它们的脾性,剖析它们的内在组合,在显微镜下,在实验室里,研究它们,提取出其中的有效成分。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丰硕的回报,“牡丹香化世界”里增添了许多“芳香”的植物,无数的人们沉醉于这芳香泽国里。         

芳樟

    追求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林翔云先生最引为自豪的是他在香料植物研究上的又一个重大发现,即发现了一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纯种芳樟”。他带领公司的科技人员经多年潜心探索寻找,终于慧眼识宝,于1996年6月间,在闽西境内武平天然香料厂林产基地几十万株杂樟林中发现了一株芳香樟,经提油测试,发现叶油中左旋芳樟醇含量高达98%,樟脑(杂质成分)只含0.1%(国际市场上要求芳樟叶油含醇量大于或等于95%,樟脑低于0.5%),而且香气袭人,气味纯正,稀罕之至,定名为“牡丹1号纯正良种芳樟”。林翔云先生敏锐地感觉到这株芳樟的研究和开发对于牡丹香化实业公司、甚至对我国和世界的香化事业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

    林翔云和他的科研人员如获至宝,把这株香樟移植到厦门香料种植基地。通过扦插、种子培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第二代芳樟苗的成长。并把这些培植出来的芳樟叶子采集出来,提炼叶油。可是事与愿违,提炼出来的油少了,油中的芳樟醇含量降了,品种变异了。面对这个难题,林翔云并没有退缩不前。而是以百倍的信心投入研究中。通过一次次的论证,最后决定采用细胞无性繁植,即所谓的“克隆”技术。理论上论证应该能保持品种纯正,不变异退化。

芳樟“克隆”实验室

    在得出理论上的认证后,林翔云和他的科研人员即紧锣密鼓地投入芳樟的“组织培养”实验中。难度是“世界级”的——厦门科技情报所通过联机“查新”确定樟科植物的“组培”育苗至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林业部门许多权威人士好心地劝林翔云放弃这个没有把握的设想,但所有阻力都没能动摇他在已经认准的道路上走下去。

    整整5年,数百次的失败终于划上了句号。全世界第一个樟科植物的组培获得了成功!所有的成份没有变异!这给芳樟的研究和推广带来了现实的可靠性,也给科研组成员以极大的鼓舞。林翔云先生即向福建省林业厅报送“牡丹1号”的发现及整个研究过程,并提出通过工厂化“组培”快速繁殖生产,提供整齐一致、纯正的良种芳樟苗木,同时申请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推广种植。

    福建省林业厅和厦门科技局组织了全省有关专家对这个项目鉴定,得出的结论是“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在实地考察“牡丹1号”芳樟的研究过程和第二代种苗后,认为有极其重要的开发价值,马上批准并报送国家计委。不久即传来捷报——“牡丹1号”被纳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林业局还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辟50-200万亩的香樟种植基地(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香料生产基地),为大量提炼高品质的芳樟醇提供足够的原料。目前,福建省的厦门、三明、宁德等地已各种植了数百亩的示范基地,长势良好。

现代化的育苗大棚

    我们在厦门的育苗、种植基地参观时,只见一个个大棚里,各种监测仪器仪表一应俱全,一畦畦的种苗整然有序。有的在泥土中伸展着细嫩的腰肢,有的还在育种瓶里安然沉睡着。林翔云笑眯眯地看着这些翡翠般的小苗苗,像望着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目光里满是热切的爱和自豪。其实他投注在这些芳樟苗身上的心血,比花在子女身上的还要多呢。

    林翔云一边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着,一边领着我们前行。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葱茏的小树林绿浪翻滚着呈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就是第一批克隆出来的芳樟树。这些一人多高的小樟树,枝繁叶茂,叶片丰厚润泽,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波光。置身其中,有阵阵幽香细细地弥漫着。摘下一片叶子,在手心里掐开,更觉芳香扑鼻,气味清纯。采风团的文友们也兴致勃勃地摘下几叶,闻着,连声赞叹着,我干脆就摘了好些叶子放在自己的手袋里。林翔云也喜不自禁地说,这些芳樟树叶很快就可以采摘下来提炼芳樟油了。

芳樟林

    从芳樟种植基地回来的路上,我们不时地向林翔云提出各种问题。而他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香化世界和他钟情的植物王国。他自豪地说:“福建省的大多数山脉我都涉足过,也认识了大部分的草本、木本植物,能叫得出名字、说得清属性、知道其生长规律、用途的植物有两千多种。”我们一行人听得直咋舌,调侃他简直就是植物银行,或植物百科全书了。

以人为本凝合力

    在我们的采访中,林翔云手下的几个技术员也陪同我们一起参观。我发现一个名叫戴永裕的员工在说到他们的老总时,好像在说一个相处多年的老朋友。他随口叫着林翔云的昵称。仿佛是自己的家里人一样毫无拘谨。这不由得使我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宽松的管理,能镇得住手下一大群的员工吗?林翔云却笑笑说:“在管理上,我提倡宽松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把关相结合。我和我的员工是兄弟姐妹关系,大家都是一家人,一起在为‘牡丹实业’的发展躬身尽力,一起服务于社会。从本质上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我整天板着脸孔训人,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镇住大家,但长期以往,大家就会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很压抑。没有好心情,怎么创出好业绩呢?所为我认为,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才能长久地使员工信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对员工放松要求。企业的持续发展靠的是诚信,而质量是诚信的基础。因此,在香化系列产品的生产和管理上,我对他们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不容有丝毫的含糊或掉以轻心。”而他的员工们在林翔云的率身垂范下,也养成了严谨务实、勤于钻研的工作精神。说到这,林翔云先生无不风趣地说:“我的业务员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经常给我布置作业,我一向是个听话的好学生,每次都老老实实地完成作业,唯恐老师们不满意。”这话说得大家如坠五里雾中,摸不着头脑。这时,他的一名业务员笑着解释道:“我们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如遇到技术困难,或需要技术革新,或客户不满意,就把问题写在纸条上向林总求助,林总戏称我们这是给他布置做业。当然,林总交上来的作业还是令人满意的,是个好学生!”说得在座的朋友都哈哈大笑。如此诙谐有趣的上司与下属关系,还真少见!

    更有趣的是,公司里好些新来的员工来了好几个月还不知道林总是公司的什么人物,既没有看到他高高在上地到车间巡视,也没有看到他在大会上声色俱厉地训话,倒是经常看到他和进进出出的员工和气地打着招呼,或微笑着和他们商量着什么,诚恳地征求他们的意见,看样子顶多就是个部门的负责人,或者是公司聘请的技术顾问?大家这样猜想着。直到熟悉起来,知道林翔云的身份,大家也已经把他当成可以平起平坐、可以随便说话的朋友了。对此,林翔云自有他的看法。他说:“我喜欢为下属营造一个宽松、温暖的工作氛围,只要他们各部门协调好,做好各自的工作,做出傲人业绩就好了!我十分乐意当他们的技术顾问,希望他们能在“牡丹香化”为他们提供的环境里,做出一番成就!”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林翔云正是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他不但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香化世界的探索和研究,还悉心培养出一大批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有的人总是怕自己的手下掌握了技术配方及经营管理方式后,翅膀硬了,会揭竿而起、自立门户,会拉走公司的许多客户,对公司造成损失,所以在技术传授上,总是有所保留。林翔云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我手下的很多业务员都完全有能力自己办起一个香化产品工厂,包括整个生产程序、技术处理、销售网络、生产管理等。所以,我经常鼓励他们说:‘你们每个人学到能自己办一个工厂的程度后,在适当的时候就自己创办一个!’这也算是对‘牡丹香化’的贡献吧!只有每个人都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尽可能地发展,整个社会才会更快地进步!须知兴办企业、让更多的民众参与企业管理才是最大的科普活动!”看!这就是林翔云的胸襟和气度。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关爱着手下的每一个员工,希望他们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美好的未来,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怪他手下的许多员工都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舍不得离开他,也意气风发地为“牡丹公司”的发展自己挥洒着自己的青春,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令人欣喜的是,在林翔云的鼓励和帮助下,他手下的好几个业务骨干已雄心勃勃地出来自创江山,在香化世界里开辟出自己的新天地,且发展势头良好。而他的手下又带出一大批手下,真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林翔云所盼望的,他希望他的香化理念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他希望把科普知识、把美丽和芳香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无不自豪地笑着调侃道:“全国各地的香化工厂,都有我的徒子徒孙!”这些自立门户的业务员仍对他们的林总怀着深深的眷恋和敬意,也经常“回娘家”向他请教技术上的种种难题,林翔云总是一如既往地给予援助和扶持。

品自高洁趣自雅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不时感受到林翔云富有磁性的个性魅力。在环岛路沙滩边的品茶观海景过程中,我们随意地闲聊。他向我们讲起小学三年级时就立下长大当个科学家、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现在虽然“没当成科学家”,也一直做着与科学家一样重要的工作,总算是实现自己的夙愿了;他还向我们谈起小时候在民办学校里念书时,一个人拿着校长写的求助信,到街道和单位去募捐,没有一次空手而归,小小年纪就显出过人的胆量和口才;他还向我们谈起他的含辛茹苦的父母,和位居高官而一生耿直、不畏强权为民请命、至死都两袖清风的亲伯父。正是父辈的善良本性和高洁情操默默地熏染着他,成了他宝贵的精神财富。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坚守着自己的为人准则。

    在“牡丹大酒店”里开设的晚宴中,林总边热情地为我们敬酒、夹菜,边毫无拘束地和大家交谈着,话题自然而然地谈到个人的业余爱好。我心想:林总不倦地在香化领域里开疆辟地、纵横驰骋,且不时有新的成果问世,并发表了近500万字的专业论著,头上还顶着无数的头衔和社会要职,恐怕是忙得不知休闲娱乐为何物了。没料到林总手下的一名干将却说:“林总搞科研,轻松得胜似闲庭信步,玩业余爱好,又玩出专业水平,甚至是很多专业人士所望尘莫及的。”这话引来大家一片质疑声。“不可能吧,单是写这些大部头的论著,就得用多少时间啊!”,“就是就是,单是去野外考察觅宝,寻访各种有价值的香料植物,就是挺费时间的事。”“还有公司里的生产管理,千头万绪,就够他忙的了。”“单是为了研制诱发家畜食欲的饲料添加剂,就下放到猪圈里,与猪们亲密接触两个多月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反驳着。林翔云等大家说够了,才发话道:“没错,我进行香化方面的研究,是搞得很轻松!而且我的业余爱好比别人还要多。且样样玩得丝毫不比别人差。”这话又引来众人一片惊诧声。林翔云先生却不动声色地侃侃而谈:“我是以业余的精神在搞科研,以专业的精神在玩。对香化植物的研究,是我最大的爱好,它对我永远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把这种爱好做成事业,在研究的过程中,充满着探索的激情和喜悦。沉醉于香化世界里,我觉得我是在玩,玩得很开心。有时不分昼夜做实验、写论文,也不会觉得累。因此我的科研效率高,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听到这里,大家才恍然大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连声夸奖林翔云先生真是聪明绝顶的人,也羡慕他实在幸运,可以把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做成辉煌的事业。但还是认为他有超乎常人的生命能量。林翔云又朗朗而笑,开心地说:“这就是纯粹的业余休闲活动的功劳了。”说到业余爱好,林翔云先生显得十分兴奋,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了。他的业余爱好可真是丰富多彩,喜欢下中国象棋、登山、游泳、唱歌、买书、读书等,样样玩得投入,玩得精通,也看出他真的是以专业的精神在玩。不然他们的公司怎么可以拿到厦门市象棋团体比赛第三名,而他自己还可以和别人下盲棋呢!这可能是和他平时就养成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有关吧!登山活动可以说是林翔云玩得最起劲,也得益最多的一项业余爱好。他说:“由于经常攀越高山峻岭,我的肺活量要远远地胜过常人,在山野间健步如飞而脸不改色心不跳,爬到海拔5000米的玉龙雪山也不必带氧气袋。还可逍遥自在地寄情山水,在纯净的大自然怀抱中放逐身心,陶冶情趣。在茫茫山林中与自己所熟悉所钟爱的植物说说话,聊聊天。甚至还可以在有意无意间有意外的收获,寻得一两株有价值的香料植物回来。”林翔云先生的一番话朴实在理,在座听者频频颔首。我想:难怪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呢,原来是登山运动给他注入了鲜亮的生命活力。

林翔云在国际会议上作科研报告

    林翔云先生给自己的定位是学者、文化人、科研工作者,而不是纯粹的商人、企业家。因此也就与书结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说,这些年,经常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讲学,参与香化行业的各项学术活动和组织指导工作;还经常出国访谈,与国外的同行交流切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令人眼花缭乱。但在林翔云眼里,最精彩的莫过于图书馆、图书城里的那一本本厚重的书籍。每次出门,他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流连于各大图书馆、图书城,带回一大摞的各种书籍,当然买得最多的是关于香料植物及其相关方面的专业著作了。在他的家里,在他的办公室里,在他的调香室里,最引人注目的也是那一个个大书架和书架里挨挨挤挤的书籍了。林翔云说:“对于书,我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书给我打开另一片天地,也给我重新崛起积蓄了能量。有些书买来了,可能不会马上用到,或只有里面的一小章节有用处。但说不定三五年后,整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成了你十分需要的宝贵资料了。所以,我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来看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其实,抛开书的实用功能,读书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了。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们都是文化人,相信在这一点上,感受会比我深!”说得大家都笑起来。是啊,正是爱书、迷书,才给了林翔云的科研和在专业领域里的著书立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造活力。

    在宽松活跃的氛围中,“采风团”的文友们也纷纷交流起自己的业余爱好。这时,坐在我旁边的戴永裕悄悄地告诉我:“我们林总兴趣广泛,就是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我连声称是。虽然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我们已从林翔云先生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他高雅的情趣和迷人的风采。

    “生活的目的是自我完善”林翔云先生正是这样做了。

回报社会赤子情

    记得西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奉献爱心,帮助别人成功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林翔云先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与他的博爱的胸襟,与他对金钱的看法有关。对于金钱,林翔云一向看得很淡泊。他认为,搞企业,不能不关注经济效益,但不等于一味为了赚钱。关键是怎样花钱,怎样把钱用到最有意义的地方。帮助有困难的员工排忧解难,资助莘莘学子求学上进,为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林翔云先生的乐善好施在洪濑古镇,甚至在整个南安市都是人所皆知的。虽然这些年他以厦门为根据地发展事业,但仍没忘了回报生他养他的故土。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林翔云在南安市新侨中学设立的“林翔云奖学金”,每年拿出数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这可以说是南安市甚至福建省民营企业最早设立的奖学金,从1986年至今已整整20年。这20年里,林翔云先生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即使是在他的事业陷于最低谷,手头拮据的时候,就是借高利贷,他也每年按时把“奖学金”送到学校。家乡的人们对他的这种做法无不钦佩不已。“言必行,行必信”,是林翔云先生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不论兴衰荣辱、人事浮沉,林翔云都不忘以
一颗赤子般的真诚的心,默默地回报着社会。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别人的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德国的孟德斯鸠如是说。而尽自己的力量去助帮别人的人,人们才会永远记住他,林翔云就是这样的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家乡人民的心里。

尾  声

    夜色阑珊,“东溪乡讯”采风团迎着温柔的月光驱车回洪濑,一路上,大家仍然兴致勃勃地交流着今天的收获和感受。而我的耳边却一直回响着林翔云先生说过的几句话:“一个人,只有不懈地追求,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永远地走在时代的前列,也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出类拔萃的调香师,他的修养和内蕴、他的胸怀和境界是与众不同的,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博爱!对芸芸众生的深切的爱,对一切有生命的事物的关爱,对弱小者的怜惜!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我想:林翔云的这些话,正是他为人和行事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这样,他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与他共事过的人,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与他交往过的人。


芳樟基地里的石刻

芳 樟 记
 余游武平,偶遇芳樟。
 味正质纯,举世无双。
 移之鹭岛,克隆百万。
 植于山间,造福厦漳。
 立此为志,后人不忘。

             林翔云
      甲申年仲春书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