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4年校友文萃 >

给同学的一封信------------黄敏敏(香港)高中77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6-11-17  【字体:

校园漫忆
――给同学的一封信
黄敏敏 (香港) 高中77届2班


▲作者高中毕业照

××同学:你好!

  这趟回来收获颇丰,能与同学们见面真的感到非常高兴。离别廿几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几多的话想向你们倾诉,可是那天晚上,老天爷偏偏跟我开玩笑,让我声哑,完全出不了声。也许老天爷不让我一次就把话说完,好留在下一次再说。是的,屈指一算,这廿四年的话又岂能在一夜之间说完呢!

  梅山虽然不是我的祖家, 但我从一岁开始就在这里生活,直到来港前(17岁)一直不曾离开过,梅山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我的家。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无不让我魂牵梦绕。踏上回乡之路的那一刻起,我心里有两个愿望:一是寻找离别廿多年的同学,二是重返母校,了却我心里珍藏廿多年的情结。

  这次回老家后,行装甫卸,稍作休息,我便带着两个小儿子到母校走一趟。居于香港那弹丸之地的孩子们,看那占地颇大的校园(虽然到处都在重建),都异口同声地发出一声声惊叹:“妈妈,你们的学校好大啊!……”

  沿着西面回廊我们来到新华楼,虽然它比旁边新建的楼房显得旧了、老了,但很亲切。来到它的面前,自己好象仍是学校的一份子。站在新华楼前,回忆起昔日的校园生活,历历在目。新华楼前那棵高大的玉兰花树,清香扑鼻,那玉兰花曾经在我身上飘香过无数次。新华楼前面有一条石级往下走不远有几棵粗壮的木棉树,当树上红艳的木棉花开的时候,树下那一片青翠的植物衬托它,好一幅美丽的景色。还有,我记不起是那几年,学校要同学们自己种菜,把卖菜的钱用来做班里的费用。上劳动课,我们便当起了“小农民”。新华楼前前后后一些空旷的地方都用来种花生、地瓜和各类蔬菜,教学区大操场的另一边有一口水井,同学们就从那里挑水浇菜,此情此景相信永远不会再出现了,只有我们这几“幸运”的同学才有这种“难得”的机会。

  接着,我们往新华楼的左边走过去,脑海里那些熟悉的地方都被那一幢幢新建的教室打乱了,回到母校那种兴奋的感觉渐渐变成了失落,好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欣赏着这里的新建筑物。虽然现在的环境对学生来说也许是很好的学习地方,但对我这位老学生来说,没有了那份归属感和那份亲切感,换来的却是莫名的失落。反而是现在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母校,脑海里总是浮现这样一幅美丽的校园风景画:红砖绿瓦、别树一格、讲究对称,美观实用,那一幢幢富有特色的楼房坐落在一片青苍的树林之中,这一切一切依然是很熟悉、很清晰、很深刻、很留恋、很美好 。

  当我们来到以前是钟楼、教学区的位置,虽然没有熟悉的钟声,没有高大的桉树,没有一排排的教室,没有三角州司令台......但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深刻的记忆却把一幢幢教学楼耸立在眼前,把一件件趣事浮现在脑海里……那一行行整齐的桉树像雨伞一样为我们遮过炎热的太阳,挡过无数的风雨,当厚厚的树皮脱落在地上,就是那些拾柴孩子最好的礼物。每年的运动会,同学们坐在桉树下,微风轻拂,有的在谈天说地、有的在欣赏赛事、有的在为自己班的健儿吶喊加油……实在是一乐也。桉树啊!你永远无法在我的脑海里溜走。那三角洲, 留下了我们无数的足迹,那一幕幕军训、早操、集合、嬉戏……至今历历在目。

  念初中时,女孩子的玩意还是延续小学的“过五关”、“踢键子”、“跳橡皮筋”、“拾沙包”……整幢教学楼左右楼梯旁边的休息间都是同学们休息和游戏的地方。念高中时,有一段时间女同学流行用棉线勾各式各样的东西,挺有趣的。最可笑的要算是男女同学不交谈,如有违例,一经发现,绯闻就会满天飞,导致我们的感情生活像一杯白开水那样,淡而无味……

  “妈妈,你们的学校这幺大,一定有很多很多的学生啰?”思忆突然给孩子打断了。

  “是啊!妈妈念高二年毕业班时只有四个班,大约200人,现在的高三年毕业班就有九百多人。”

  “哗!好棒啊!”

  “当然啦!现在的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我们的学校发展更是一日万里。”

  “妈妈,我从没有学过‘一日万里’这个成语啊!”

  “呵呵……这是我们学校的专有名词”

  “孩子们,请问香港除了大学有没有一所中学的校园这么大?”

  “没有。”

  “香港有没有一所中学有这么多的学生?”

  “没有。”

  “孩子们,你们每天上课前,不是要向天主感恩吗?”

  “是啊!”

  “现在我来到母校,我也要感恩啊!”

  “您向谁感恩呀?”

  “向我们的伟大教育家、慈善家李光前先生感恩,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国光中学;没有他,就没有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

  母校,连孩子们都赞叹不已,我应该拋弃失落,为我们今天的母校欢欣鼓舞,不管学校的环境是如何的变迁,我仍然以身为国光中学的学生为荣,对母校那份深厚的感情依然不变,仍然深深地爱着她。

  我们高中七七届同学的际遇坎坷又特别。人数是最少的一届,只有四个班,大约二百人。出生于困难时期的我们本就先天不足,讲究营养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就学时正值动乱时期,我们不是吟诵唐诗三百首,而是天天背诵毛主席语录;不是在课堂学习中、英、数,而是上街游行,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上作文课不是做作文,而是去写大字报。张铁生交白卷也能上大学的样板,误导了我们读书的真正意义。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使我们失去了追求知识的机会,浪费了一生中的黄金时段。由于基础打得不好,上了高中,想读书的时候就觉得力不从心,倍加吃力。十年动乱结束时正是我们毕业的时候,没想到枯木能逢春,第一次恢复大学公开考试会由我们七七届带头参与。读书的机会又来了,可是耽误了的时间却不再回头,无论是想继续升学的,还是走出社会的,唯有付出多倍的努力、拚搏和勤劳。不向逆境低头,才有今天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才有今天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意志。

  “十年人事几番新”,更何是廿四年了。 社会在进步,希望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毕业廿四年了,闭上眼睛从第一年、第二年……一直数到第廿四年,那种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漫长但又仿佛是昨天的事?人生有多少个廿四年呀? 从前的十八岁少女都变成四十岁的妇女了(不过不要紧,现在的四十岁仍然是一枝花, 好好珍惜光阴和机会吧!),现在大家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忙的事情,但是就为了那份纯挚的友情,我们有缘相聚在一,大家都真诚流露,畅所欲言、没有做作,没有隔膜,互相问候,互相关心,那感觉好象大家突然年青了廿四岁,那一晚欢乐的情景,令我很感动,将是我记忆里的延续篇。

  相信同学们明年聚会能搞得成功,到时必定是另一番新景象。

  祝

幸福!

学友:黄敏敏 
二00一年八月八日

选自2002年国光中学香港校友会编辑出版的【思源】一书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