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6年校友文萃 >

感慨人生路----------------巫廷光(泰国)高六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6-12-03  【字体:

感慨人生路
巫廷光 (泰国) 高六组 初21组

    命极苦寒,未出生,在母亲肚里就先天的营养不足。由于生活所迫,母亲不得不暂时带着三岁的姐姐和肚子里的我,回到丰顺县的穷山村里,从此父母分离。我出生在一个寒冷的黑夜里,一出生就见不到父亲的面。母亲是个个子矮小、体弱多病的女人。在兵荒马乱的战争时代,又遇到潮汕大饥荒……。带着幼小的儿女,在贫困、饥寒交迫中挣扎度日……。

     八岁(虚岁)随母步行,一路当乞丐,途经广东省、湖南省、广西省。越南、老挝、到泰国。共走了六个月的时间。沿途所见:战争的残迹;各地区、各类型的人的好坏;官兵、土匪、难民潮……;晚上住宿在寺庙里、屋檐下、菜棚中、深山野林的大树下、野人部落里……。

    在这艰苦流浪的日子里,受到太多的轻视的眼光、厌恶的脸色和凶暴的态度。由于见得太多太多,都已淡忘了。而那些真心同情、并给我们以帮助的好人。却永远记在我心中……。

    这六个多月的乞丐生涯,奠定了我做人的基础,造就了我一颗善良的心。

    父亲在处理家庭纠纷中是一个毫无主见、是非不明的男人。当我和母亲到曼谷时,父亲已和另一个女人同居。在那个与父亲同居的老妪千方百计的陷害下,母亲三番五次的遭到父亲的毒打。投告无门。每当母亲想起过去的恩爱,同甘共苦,临别前父亲的海誓山盟及在唐山的凄凉日子,当乞丐时的置生死于度外的决心;到如今一切成空,那种无奈,那种悲愤,是多么的绝望……。

    形势比人强,母亲终于离开了父亲,与一位在乡下种烟的潮州人同居。我跟随母亲,当了“油瓶子”,改名换姓。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油瓶子”是何等的羞耻。我成了邻居小孩捉弄、羞辱的对象。我经常躲在房中,母子抱头痛哭……,那种委屈是难于用笔墨形容的。

    在亲戚的压力下,父亲不得已,把我从母亲的手中夺回来。父亲开始受良心责备,感到对不起母亲──可惜都已太迟了。当父亲看透了那老妪的恶毒心肠后,开始对她反感,态度粗暴。而老妪却自作聪明的替父亲找对象,新的后母出现,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老妪终于败北……。这曲折的家庭闹剧、悲剧,要花相当的篇幅来描述的。

    不管如何,我和姐姐俩始终是这复杂家庭的多余成员。根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我认为父亲的所作所为对母亲、我和姐姐是永远不能弥补的罪过。

    1953年11月,十五岁(虛岁)很瘦弱的我(当时体重只有廿八公斤)与姐姐离开了这伤心的家,满怀希望地奔向祖国的怀抱。

    (1953年11月18日──1964年6月4日) 这十年半的学生时代,是我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从自卑、毫无自信的性格脱胎换骨变成一个有独立见解、正直豪爽和敢说敢做敢当的男子汉。从集美华侨补习学校的预备班读起,国光中学的六年和福建农学院的四年。

    国光母校的老师们培养了我,改造了我,老师们、同学们的恩与情我是永世不会忘记的。在国光的六年,受到许多锻炼。从初一年的抗旱,吃地瓜干、吃麦糊,种树造林;高一时的上八都山办分校,开荒种地瓜,割山草,砍柴烧炭,挑米上将军岭,三餐吃的都是稀饭,配萝卜干,住的是猪舍、牛棚、草窝。夜晚下大雨,茅草屋顶到处漏雨,蚊帐、棉被全湿透,我们全都没有怨言,嘻嘻哈哈照睡我们的觉……。以后的挑炭,大炼钢铁等等,都是很好的锻炼。

    在国光中学,我参加了少先队和共青团。这十几年的中国,在经济上,过渡时期总路线、三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五年计划、公私合营、农村的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在政治上,三反五反、大鸣大放大辩论、反右斗争、大跃进、大炼钢铁、上山下乡。全国大饥荒,吃的是地瓜干、麦糊、小球藻山猪干……。值得回忆,值得反思!

    对于高三的学生,参加全国高考是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许多学习成绩非常好的高才生,考不上,回家种田。许多学习成绩差,高中都无法毕业的学生,却单靠家庭阶级成分好,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我考上福建农学院农机系(实际上是被分配的)。经过仔细分析后,才恍然大悟,当时对知识分子臭老九、加上永远搞不清的海外关系的人是不能信任的,这些人是站在地富、反、坏、右的边沿的危险分子。我感到前途茫茫,失望,而又无奈,我悲愤。

    我不满那时的阶级路线极左思潮。我把这些怒气忍下来,我不愿作奴隶式的“驯服工具”,我要有自己的人格,要作个有志气有骨气的人。但在当时我是毫无用武之地。所以,我下定决心,申请出国,到另一个地方里去奋斗,去鼓气、争气。人生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争这一口气!

    当我背着“决心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叛国者”的罪名,再次走出国门时,心中无限感慨,悲喜交加,前途茫茫!我只能对自己说:廷光,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将来若没命了,那是活该!若还有命,我将再回来,见见我所深深地爱着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而且我相信他们还会爱我,因为我会告诉大家:我不曾做过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廷光,永远还是像从前一样的廷光。

    回到泰国,由于家庭关系的复杂,父亲有父亲的家,父亲与叔母(后母)所生的孩子:两男三女。母亲有母亲的家,除她丈夫原有的儿女外,也生了一男一女。

    我在父亲家,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地对待这些问题。表面上我是父亲的大儿子,是“大少爷”,但我对一切与“钱”和“权”有关的敏感问题从不过问,尽量避免接触。整天做工,学徒杂工、电焊工、小工头……。从最初的没定工资(只给些零用钱)到后来每月三百铢,老老实实地做工人。但父亲并不了解我的委屈,反而认为我这个大学生不敢见人,不敢负责任,原来希望我能帮助他办许多大事,而实际上只会做些“死工作”。所以父亲经常摇头叹气,说对我“大失所望” ……。为了家庭的平静,我只好装聋作哑。在父亲家的两年多时间里,我的思想不断斗争着。自己到底该做像巴金所写的小说《家•春•秋》里的觉新、觉民或是觉慧……(这里还包含着我该找一个怎样的对象结婚的问题)。上天又刻意为我编导了一场又一次离家出走的剧本。

    离家出走的我,孤独地徘徊在街头,低声地哼着印度的“拉兹之声” ……,到处流浪……。我没约会也没有人跟我来往……。命啊!请回答我,为什么,这样残酷地捉弄我……。我想到森林里去,当一位普通的伐木工人或拖拉机手,改名换姓,让巫廷光静静地在这世界上消失掉。

    就在最消沉的时刻,上帝又来与我开玩笑,向我挑战,激起我不服输的斗志。

    有一次我路过一位堂伯的店,看到堂伯正好在家,就走进去向他老人家请安。他马上问我找他何事,我说没事,只是向您请安而已。他立即说:廷光,别怪伯伯,今后,若没有非不得已的事,请你就不要到我这里来,因为你来,就马上有专门讨好你后母的人去打小报告,如果你后母误会了我,我将来要想向你父亲借一些现金周转就没希望了。(我父亲是个没主见的人,家里一切后母说了算。)我到你父亲家,每次我还必须帮腔骂你几句呢。

    谢谢这位堂伯的坦白相告,使我醒过来: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一切好心的同情和安慰,都只是麻醉剂、止痛片,于事无补。我只有努力工作,努力成为一个有钱人,只有这样,我才能洗清我后母给我所加的一切罪名。

    就这样,我把气分解,变成动力,朝着定好的大目标勇往直前,不断拼搏。我要证实我是有为的青年,而且是个好人!!今天叔母已去世了,我对她只留下一个「感激」之情,谢谢她天天刺激我,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前面所写的是我的出生、童年、少年到青年,不同时期的回忆和感想,看出我不同时期的艰苦磨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小吃过许多苦,使我有不怕苦的“乐天”的性格,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勇敢!自信!和有“泰山崩于前,其色不变”的定力,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轻松地潇洒地过一生。


    通过长期反复的艰苦磨炼,造就了我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了我自己的品德和人格:我要做一个聪明能干的好人!这就是我能克服一切困难走上成功之路的内因!是主因!!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曲折,难题和机会,如何化解,如何应付,如何去奋斗,回到泰国后在这陌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挣扎了四十年,有成功有失败……。把这些经历写出来,相信对后人更有借监的作用。四十年来,自己成家,自己立业,在社会上帮了不少人做了不少好事,我一直在想念着我童年当乞丐时,那些帮助过我而施恩不图报的好人。我怎么报答他们的恩惠呢?我只有把些恩惠加倍的转送给社会上急需受助的人们,使这世界增加更多的好心人,使这冷酷的现实社会中多添几分人间的温情,我想这其中包含着很深的哲学道理。现在父亲、后母等已成故人。母亲虽还在世,但她已得了老人健忘症,已不认识我和姐姐了……。

    我面前放着一本破旧的小册子,是母亲亲手抄写的诗篇。

    由于母亲的诗歌中的低诉、悲鸣,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我的一生并没有可喜的成就,更没有光辉的事迹。我只想从我曲折的经历中,给悲伤的读者以安慰,给失望的读者以鼓励,也给广大的读者一个提示:人生的目的在哪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希望能唤起人们的良知,使现实社会中多一点人情,多一些温馨。

    更希望对正在国光母校学习的贫穷的学弟学妹们能起一些激励的作用,我想告诉你们:今天的艰苦,正是上天对你们的考验,你们正在走上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希望你们之中会出现更多更多像校主李光前、陈嘉庚这样的伟人。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这本书能不能完成还是未知数。因为我在大学学的是工科,文学修养很低,所以还希望老师、同学和朋友们多多指教。这“感慨人生路”就当作我想写的“我的一生”的“自序”吧!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