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乡间“冠名联”诌议----潘金山(香港)高十一组2班【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1-18 【字体:
大 中 小】
|
福建乡间“冠名联”诌议 潘金山 (香港) 高十二组2班
|
|
|
|
|
|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乡福建南安经济文化有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城乡房屋建设,变化之大更为惊人,有如魔术般地唤出一片片 “海市蜃楼”。在这些新楼房、新别墅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大门大厅对联,给我很深的印象。
本来,漂亮的新房子,配上一幅幅优雅时髦的对联,大有锦上添花之感,但笔者近几年返乡看到很多对联,深感遗憾。原来,家乡多 年来的风俗习惯,不少人为了表达对父辈、祖辈的孝敬,刻意要在对联里冠上前辈的名字,令到对联文字胡乱拼凑,内容模糊怪异,不知所云 ,更谈不上文采及意境了,实为大煞风景。
据有关文献分析,人名大部分是由平声字构成的,最后一个字更是平声占绝大多数,双字人名(单名 的则谈不上配对),第一个字大多为形容词,第二个字大多为名词,而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上下联相应位置文字必须平仄相对,词性相对,词义相对,而 大多数人名无法实现平仄相对 (双平) ,词性也无法相对,因作诗作联,形容词不能对名词 (形容词对不及物动词倒可以)。此外,词义对大多也做不到,因人名大多两个字是 联合表达一个意思,而拆开来后,各自表达一个意思再来相对,很难碰到那么巧。 (古人、近人偶而有写,但那是遇到文字巧合,间或变词性,且运用自己高超的作联 艺术,才成为好联),结 果是七拼八凑,不伦不类,东拉西扯,牵强附会,怪诞不堪,纵使符合对联格式,也味同嚼蜡,令人感叹。这些对联,大部分还是刻在青石门 框上,足以“流芳千古”了,如果将来沧海桑田,埋入地下,千年之后,真会成为“珍贵文物”了。
说来见笑,笔者虽大力“反对”写冠名联,但自己却写过二幅冠名联,原因是笔者一位宗兄,住在澳门,其家中新屋在建,来电话要 我帮他写二幅对联,放在他新屋大门及大厅,要求冠其祖之名字,我 再三向他表示,一来我写不好,二来此类对联很蹩脚,不如从现成的联书上抄二对,但他执意要写,我拗不过他,只好硬着头皮 献丑。宗兄先祖名“寅宾”,字“斯琴”,四个字毫无相对之可言,因宗兄过去当干部,生产队常在其家中开会,平时客人也较多,农闲时, 也常在夜晚“和弦管”( 唱南音),况时下一代生 意也做得不错,故笔者依此情况胡诌二幅:
|
|
|
|
寅祖开基雄风传万代,
|
|
|
|
斯年创业紫气贯千秋。
|
|
|
|
宾情客意思祖德,
|
|
|
|
琴韵书声汇知音。
|
|
|
写出上述对联,我为自己感到汗颜。本人是个电气程控工程技术人员,竟不务正业,班门弄斧,胡乱议论家乡新风,且“明知故犯” ,实为可笑,如有对乡亲不恭之处,也只得请家乡父老乡亲原谅了。
|
|
|
2005年 11月3日于香港
|
|
|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