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5年校友文萃 >

从学谊走出的人生路(杂忆)--洪瑞玉(香港)高十二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1-17  【字体:

从学谊走出的人生路(杂忆)
洪瑞玉  高十二组4班

    二零零五年农历正月初五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国光中学六六届高十二组四班的校友和师长相约在母校欢聚。回忆起来,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年同窗,最多也不过五年共处,自一九六八年离校各奔东西迄今三十七年了,是什么吸引我们分别从香港、长汀、三水、漳州、厦门等地为着几小时的聚会,不远千里而来?!是道不尽的「国光话题」,是解不开的「国光情结」!兴奋、激动、唏嘘,揭开了一页页苦辣酸甜的人生历程……。看如今,靠被减至壹元伍角助学金勉强熬到毕业的「坏成份」学长黄大川,现在的快餐生意越做越大;官至市农业局局长的王三龙,两袖清风,并没有发「官福」,长袖善舞的黄协力在深圳商场大展拳脚,老班长蔡泉水既执教鞭,又经营十几间旅舍,成为一代儒商;旅居香港的黄朝恩、黄致家也均事业有成;而教书则是最多学兄学姐选择的职业,当然也不乏升任校长者,如戴明哲、吴怀良。还有杏林高手,主任医师洪砌!一直令人敬佩的苏国响班主任,依然是那么和霭可亲;最潇洒莫如李富英学姐,不时由儿女赞助一万几千,到处游山玩水,逍遥享受人生。

    听到李良英学姐在放牛半途中怕被班主任看到的自卑,不禁想起初回农村时,挑粪上山汗水和泪水流在一起的苦况,慨叹我们这一群仅差十二天,而被拒诸于高考门外的准大学生,竟会沦为三等公民!社会和家教的不合理指责和压才,令人透不过气来。还幸,「山中没鸟,麻雀称王」,因为当时农村能读到高中毕业的孩子不多,所以,不久我就被安排到小学去当「民办教师」。然而,教书几乎只是我的副业,因为大部份时间需负担繁重的家务如担水、煮饭、洗衣、打柴和农作,晚上还要一手挑灯备课,一手哄睡儿女。直至1982年,我才申请带着三个儿女到香港与夫团聚。

    回想起少年风华正茂时,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们「井岗山兵团」北上串联的日子!那年,学校已陷入混乱,因不想卷入「红战总」与「八二九」两派的对峙,我们自立了由戴明哲、黄协力、洪砌、周景培、戴致家、戴宪兴以及洪月娇和我「老大姐」组成的六师二旅(女)兵团。背上棉被、衣服和日用品,从母校出发,步行五天半才到福州省会,再乘车往上海,在那里住了十多天,然后进军北京,终于在北京西郊机场做为最后一批红卫兵获得毛主席接见!沿途所见,工厂停产,学校罢课,到处是写大字报,辨论和械斗。这就是祸国殃民,令中国经济倒退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了。相反地,当时的西方世界,包括香港正开始「经济大革命」,特别是八十年代的香港,经济起飞,工业兴旺。为了及早清还来香港再「成家立业」所欠下的债务,我们全家大小再一次经历「串联」的日子。不断在玩具厂,风扇厂,磁带厂,丝花厂周旋,串联工作,一天十几小时,中午带饭菜,晚餐啃面包,临睡前或者再煮个「快熟面」!儿女则于放学后用手推车到工厂领些「外发」来家里加工或直接入厂做临时帮工。也因为这样而影响了她们的学业,令我至今仍深感内疚和後悔,但于当时也是无可奈何!幸好,现在三个子女均成家且立业,有各自的生意,膝下内外共六个孙,总算老怀安慰。就让我们这一代洒下的艰苦汗水,培养出下一代的幸福美果吧!


   作者(前排左一)与校友们欢聚一堂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