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文章荟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文章荟萃 > 2005年文章荟萃 >

故乡的夏夜--------------------陈淑英(武汉) 高6组1班

上传时间: 2007-01-17  【字体:

故乡的夏夜
陈淑英 初21组1班  高6组1班 


作者简介:
    作者1966年清华大学毕业,时逢“文革”,于1968年分配至武汉钢铁公司工作,曾任该公司大型轧钢厂主管设备副厂长、原职工大学现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高级工程师,已退休。

    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烤了我37个夏天,如“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並不过分。虽说家有空调,可躲进冰凉的世界,但时间一长闷得慌,搞得不好,还会得“空调病”。尤其是到了晚上,又热又闷,难以入睡.此时此刻,想起故乡的夏夜,童年的記憶,在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來……。

    故乡地处东南沿海闽南山村,有个好名字叫梅山乡,也称官園乡。四面环山,山下东、西、南边分别为芦水和丰溪环抱,中间是块小盆地。古往今来,乡亲们按姓氏亲疏而居,形成名称各异的一个个“角落”。由于没有污染,草木苍翠,山清水秀,阡陌纵横,多姿多彩农舍点缀于田野之间,秧苗成长季节,微风吹拂,犹如绿绸抖动,而收获季节,则如同金波翻腾,放眼眺望,炊烟裊绕,好一派田野风光。

     夏天,每当日落西山,忙碌一天的庄稼汉们,吃过晚饭洗漱完毕,一家人搬板凳、手摇自编麦杆团扇,来到老屋旁田边地角的树下或晒谷用的埕边纳凉,或说今论古、天南地北、开怀神侃,或家长里短、说三道四、抚膝笑谈,或吹拉弹唱、丝竹声声、悠扬的南曲勾人魂魄,一拍众合,弦歌阵阵。

     此时,我会带个小板凳或在人群旁听长辈们閒聊,或静观大自然带给人们的赏赐而怡然自得。随着天边落日的余辉,伴着天色渐暗,眼前一切瞬間万变,水光、山色、田畴、绿树,就象俊俏的少女披上一层若隱若现的輕纱。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由远渐近,恰似画家挥洒着一幅幅淡彩浓抹的山水画,直至上苍浩月当空、星光闪烁,直至农家屋里透出灯火点点,萤火虫在我眼前閃闪而过,远山拉上黑色的帷幕,才感到夜有点深了,但乡亲们谈性正浓。小伙伴们依偎在大人身旁静心听世代传说近似离奇而又亘古不变的故事,也有三五成群,玩起了“师公买猴”或“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笑声陣陣。这时田里的昆虫和青蛙也不甘寂寞,搞起了大联唱,此起彼伏,特别是青蛙,鼓起腮帮,使劲鼓噪,没想到这下可倒霉了,那些对它们肉香唾涎三尺者,便拿起手电筒,循声索蛙,在强光直射下,蛙们双眼紧闭,以为没事,没想瞬间就擒。有的乡亲到溪底及两岸铺满鹅卵石的丰溪和芦水边,点起可以久燃不灭的的自制火缆,沿着岸边或驾着小船,透过清澈如镜的溪水,观察鱼群动向,当鱼群在火光下集中时,他们用早已备好的工具或炸或叉刺网抓,炸鱼必须有高超技能,否则不仅炸不了鱼,还有可能把自己炸了。鱼抓多了自家吃不完,第二天一大早就摆在路边卖。

    夜深了,远山早已由浅兰色变成灰黑色,而星空湛蓝湛蓝的,月光如水。小伙伴们的注意力转向向他们眨眼的星星,向大人们或爷爷奶奶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似的,追问有关月亮和星星的故事。这时往往会有眼尖者,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声 嚷嚷:“快看啊!孔明灯!”刹时,一传十,十传百,几十双眼睛齐向夜空搜索,并在飘忽不定的孔明灯上聚焦,然后指指点点,大声评论。这是一种用薄、轻半透亮的纸和竹篾糊成的下开口的圆柱体形的灯,下部开口处的细铁丝中间绑着用桐油浸透捆成的园球布团,悬空点燃后,纸筒里热气比周围大气轻而上浮升空,在空中则随风飘动。直到人们把脖子看酸了,或者火球熄灭了,或者火球过旺把灯烧化了为止。有的还跟着孔明灯跑,准备等它降落后检起来以后再放。

    乡亲们该谈的谈了,该玩的玩了,小伙伴也玩疲了,大家把一天的劳累放在屋外后回自家老屋睡觉了。他们祖祖辈辈不知电扇、空调为何物,伴随着他们的就是手中自制的麦杆团扇,既扇风又祛蚊,扇着扇着便酣然入睡。就这样,我在故乡过了18年的夏夜,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武汉家中有了不止一台空调、电扇,但乡亲们制作赠送的麦杆团扇却始终伴随着我一家,每当拿起它,心里就有一种甜滋滋、凉唆嗖的感觉。故乡啊!你是自然天成,没有污染的无形空调。

相关作品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