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侨生与国光歌声
潘金山(香港) 高11组2班
母校国光中学,校园之美闻名遐尔,令旅外国光学子魂牵梦萦,可是,同样令我难忘的是那些为校园增添美丽风情和迷人意境的归国侨生。
记得在六十年代初,上学期间,每天课间操和晚间操时间,约有一半用来唱歌,以舒緩学习的紧张情绪。班上教唱歌的大都是女侨生,她们有的还当文体委员。这些同学热情奔放,工作积极主动,还经常把常唱的歌抄在大张纸,挂在墙上,供同学们空余时间练唱。由于当时的环境只能唱革命传统歌曲,既使是这样,她们仍尽量从中找出旋律优美的歌曲来教我们,如「洪湖赤卫队」,「冰山上的来客」,「刘三姐」,「江姐」等,这些歌声, 经常在校园回荡,久久地记在我们的脑海里,每当想起这些歌,不由得感到自己变得年青,仿佛又回到校园,心情也变得生动起来。
侨生们都很爱国,会唱很多爱国歌曲,有的在印尼就会唱,我班有位侨生叫黄基成,在印尼时,就曾写信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索取爱国歌曲小单张,收到寄来的歌曲,如获珍宝,时常练唱。归国后,在同他们的接触中,我感到他们对50年代的流行歌曲并不生疏,例如:「歌唱祖国」,「我是一个兵」,「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
女侨生平常最喜爱唱歌,无论在教室,在新华楼宿舍,在食堂,在路上,他们三五成群,随口而唱。这些歌声,略带印尼腔调,夹带着青春的豪迈,使人一听,感到国光多了一种活泼的声音, 多了一种青春的活力,多了一种美妙的意境,多了一道迷人的异国风情。男侨生也喜爱唱歌,还喜爱演奏乐器,其中有当时社会上少见的手风琴、吉他。有一次,我们在校内搞军训,来校指导的外省籍干部,竟感到学校有一种特别的洋味。
记得女侨生很爱唱一首<<歌唱老师>>:「月亮挂在柳树梢......亲爱的老师啊......」,这首歌,歌词亲切,曲调优美,使校园充满着温暖的气氛,也使我们增添了对老师的敬意。时隔几十年,一想起这首歌,就会勾起我们对恩师的懐念。
当时,女同学还常唱一首印尼民歌<<摇篮曲>>,歌词唱道:「宝贝,你爸爸正参加游击队打击敌人,我的宝贝……」,这首歌描写了一位年青的母亲轻轻地摇动婴儿,心里无限思念战场上丈夫的情景,情感细腻,亲切,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我听到的中国民歌中,大概只有<<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一首能与之相比。每当听到这些歌,我就由衷地感到母爱的高尚,同时也会想起鲁迅先生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 憐子如何不丈夫」。这类歌曲如能多听一些,生活该多有意思呀!
可惜的是,在那韶华岁月,我们大都只能唱那些雄壮而单调的歌曲,那些普通的生活歌曲则不宜唱,后来更不准唱。记得1963年寒假,我们参加学校文工团,演出的都是阶级斗争题材,生活歌曲已开始禁止,开学后,班上有一位男侨生悄皮地唱了一句五十年代的民歌<<牧羊姑娘>>:「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全班哗然,有如见到和尚犯了佛戒,大有失去教养之感。
历史不能假设,如可假设,设想当时可唱那些健康美丽的生活歌曲,我想,国光校园一定响彻青春浪漫,生动活泼温馨的歌声,生活一定充满真诚和爱心,这对于年青人激发青春活力,美化文化氛围,奋发进取,该有多好。
时光毕竟流进二十一世纪,现在,母校的小师弟小师妹,再也不用担心唱健康活泼的生活歌曲违禁。在国光大观园里,你们尽情地歌唱吧,这歌声也许能弥补你们的大师兄大师姐过去的遗憾。愿你们用歌声来舒发自己的青春意气,让歌声来激发你们的青春活力,增添你们学习的创意和灵感,祝你们淋浴新时代的阳光,茁壮成长,早日成为国家一流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