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 我的摇篮
潘金山(香港) 高11组
母校,多么亲切的字眼!多么诱人的意境!每当人们提起母校,我的心总是在跳荡,我的脑海立即浮现温馨的中学年华,我会飞快地进入角色,飞到那魂牵梦绕的校园,飞到那尊敬的老师身旁……;然而,我很快清醒过来,痛感时光的无情,要是时光能倒流,让我再回到那金色的岁月,该多好呀!
醇醇的校园梦
一提起国光中学,首先会联想起那美丽的校园。那金碧流璃,四角飞檐,中西合璧的新华楼,在霞光映照下,气势万千。楼前的台阶两旁摆满了生长着珍奇花木的盆景,花坛上,一株多年的苏鐡树,间或开花,使人称奇。遵义楼内侧转角处有一株夜来香,每天晚上,下自修经过,闻到那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肺。延平楼前浓密遮阴的鳯凰木,每当开花时节,温柔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拍打着火焰般的花朵,飘洒着南国风韵。
那繁花盛开的过道,曲径回廊,犹如进入新时代的大观园。教学区寛阔的马路两旁,长着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和桉树,正如当年语文课本中描述的,成了一个个守护校园的「伟丈夫」。那一座座有外廊的教学楼,雕栏玉砌,婉如人间仙景。教室后的小山包,每当春天来到,桃花盛开,就象杭州孤山的梅花园,同学们一大早就来这儿读外语,到处书声朗朗,此起彼伏。教室前的「三角地」大操场,每天课间操时,同学们常围着一个个大圆圈,手拉手跳起集体舞。归侨女生穿起五彩缤纷的裙子(这在当时的农村中学是难以想象的),象一朵朵初放的莲花,在晨风中飘动,形成国光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后,广播声中扬起「洪湖水,浪打浪……」,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优美的旋律以及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在这里,既有建筑物的雄伟与典雅,也有似锦繁花的飘香,还充满着精神文明的芬芳,使人彷佛生活在梦幻般的玫瑰园,新文明的港湾。
深深的师长恩
我是一九六二年入读国光高中的,虽然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可是,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的形象,时常在我脑海闪现。记得当年,同学们常唱的一首歌是:「月亮挂在柳树梢,照在窗前的花枝上,人们都已进入甜密的梦乡,谁家的窗口还闪着灯光,啊,亲爱的老师啊……」,这首歌代表了了同学们当年的心境。是啊,在那困难的时期,多少老师熬夜备课,批改作业,他们是那样的专谨认真,抚育我们成长。记得整个高中阶段,经历了无数次考试,但从未听说过哪一个试题或标准答案有错,可见国光的老师们治学之严。
我刚入高中时,由于初中未学外语,开始学俄语感到很吃力,感到语法繁锁难掌握。陈素娴老师不辞辛苦,课后挤时间帮我们几个人补习,使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顺利入了门。到高中毕业时,我们的成绩已经不比那些初中就开始开学俄语的同学逊色了。这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也深深地怀念陈素娴老师。
教我化学的是余山老师,他备课,讲课及做实验都很认真,每次上课看到他那漂亮的书法,简直是一次美的享受。他讲课旁征博引,善用比喻,使人理解深透;同时,对我们作业和实验要求都很严格,使我们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记得高考化学科,出来对答案,我竟没发现一题做错,这都要感谢余山老师的辛勤培养。
国光可敬可爱的老师实在太多,难以一一列出。这些恩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我愿借此机会向各位恩师致谢。
去年圣诞节期间,我回故乡,重游阔别三十多年的母校。当时抱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入校园,后到潘达生老师家中一叙,问了几位老师的近况,有的竟已辞世,我心中十分难过,不便再问下去,真是: 痛惜恩师日凋零。
殷殷的同学情
国光的校园是美的,国光的同学友情也令我终生难忘。当时,国光面向全县招生,同学有本地人,有印度尼西亚归侨,还有来自上海,山东的,大都住校,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班里经常充满欢声笑语,使人犹如生活在一个幸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处处是纯真,处处是爱心,互相帮助蔚然成风。
记得班上有个黄溪元同学,他的脚生「五掌姿」严重化脓,不能走路去上课。每天,我们同一寝室的同学轮流背他上教室,从延平楼到梅山楼,要走那么远,又是爬坡,非常吃力,但大家不怕艰苦,天天背他。前后约有一个月, 黄溪元同学的学习终于没有耽误,班上的同学都很高兴。
我们班上约有四分之一是侨生,这些同学性格豪爽耿直,助人为乐,热爱公益劳动。每当同学生活上有困难,他们首先主动来帮助。有个同学家在海外,生活困难,连盖的棉被都成问题,班上那些女侨生主动筹款,为这个同学买来新被子,大家看了都很感动。在劳动中,班上那些力气大的同学总是争着挑重担,尽量照顾那些体弱的同学。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
近年,偶然遇到同学,谈话间,获悉不少同学已出国出境定居,将来相见的机会己十分渺茫。有个别同学竟辞世,使人痛心,真是岁月不饶人啊,令人惆怅,不妨改句唐诗聊以自慰:「人生虽相识,动如商与参」。
那次回故乡,我携妻儿同游母校。到校门口,向门卫说明来意,问是否须登记,门卫回答说,不用;一股暖流立刻涌上心头。由于我的妻子也是国光校友,我们的三个儿子都把国光看作是他们的“祖校”;他们带着虔诚和好奇的心情入校园;看到新的教学楼,我们顺口给他们介绍当年的情景,也介绍了慈善家,爱国侨领,校主李光前先生倾囊办学的感人事迹,他们时时点头,时时又露出惊奇和赞叹的神情;想必是国光的魅力,早已感染着他们的心灵,他们的脑海己播下国光文明和智慧的种子。
啊!国光,你是我的母亲,你是我的摇篮,你是文明和知识的殿堂。但愿你的光茫永驻人间。最后让我
用拙句《摇篮忆》结尾:
阶花铁树夜来香, 金碧琉璃汉玉墙。
清早自修声荡漾, 课间歌舞气昂扬。
恩师垂范呕心血, 校主倾囊育众芳。
我辈入读皆有幸, 后生莫负好时光。
二00四年一月于香港
选自2004年元月香港校友会编印之《春华秋实甲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