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与对联
潘金山(香港) 高11组2班
春节将到,看到街上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心中忽然产生一丝「联兴」我虽非「联才」,但喜爱欣赏对联,姑且将那丝「联兴」写出来,胡诌几句,为校友们春节助兴,并望得到指正。
对联的格式相对自由些,不象律诗那样严格,一般的要求是:字数对,节奏对,词性对,平仄对。从近几年的书刊网刊上得知,当代联界有共识,其中,词性对放宽为:形容词可对不及物动词,连词可对副词,平仄对也只强调末字须遵循,其余放宽为只须词步位置平仄相对。这些放宽,减低了撰联的难度,大大拓展了对联的应用领域,同时也减少了勉强符合格式而出现的「因词害义」或滥用冷僻字的现象,使对联充满了时代的活力。
除了上述的要求外,我觉得如能再重视虚实对,则对联就将更完美,更富于想象空间了。<<红楼梦>>中,苏州姑娘林黛玉说过:实的对虚的,虚的对实的,倘若有了美妙的句子,连平仄也可不管了。曹雪芹无疑是撰联高手,通过笔下的林黛玉,表达他的艺术观点,这种观点,对后人的创作,大有帮助。
林姑娘的虚实对,不是指虚词与实词,而是指内容。「实」指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事物;「虚」指意境,思想,心理寄托,或远处宏观世界,或动态变幻或大自然等,总有一定的「朦胧度」,有如国画中的虚笔与实笔。因此,如起首写实,后续应写虚,上联写实,下联应写虚,反之亦然,每脚联中也可虚实自对。如上下联都写实,则表现为呆板,有重复感,且易犯「合掌」(即同义词相对)之大忌,如上下联都写虚,则过于玄,令人难以捉摸。全实的对联,虽非理想,尚可接受,全虚的对联,纵有妙境,也难被认同。大量的联语是实的,虚的较少,如能虚实恰当相对,则为上乘之作。特别应指出的是,对联的虚句,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升华,文明的再现,哲理的结晶,又象悦耳的旋律,绕梁三日,回味无穷。下面,我从对联书中摘录几对,与校友们共赏:
吟竹联 |
陶然亭联 |
未出土时便有节 |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
及凌云处尚虚心 |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
|
|
文天祥祠联 |
潭札寺流札亭联 |
花外子规燕市月 |
石上水流动皆静 |
柳边精卫浙江潮 |
云间山出幻而宁 |
|
|
官到能贫乃是清 |
书田无税子孙耕 |
诗堪入画方称妙 |
荆树有花兄弟乐 |
官到能贫乃是清 |
书田无税子孙耕 |
|
|
山西寿阳珍珠泉联 |
古隆中联 |
青山笑我头已白 |
三顾频频天下计 |
泉水照人心自清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
|
蓬莱阁公祠 |
林黛玉白海棠 |
海市蜃楼皆幻影 |
偷来梨蕊三分白 |
忠臣孝子即神仙 |
借得梅花一缕魂 |
看了以上名联,我们益发感受到林黛玉姑娘的诗才慧眼之非凡。
最后, 捧上一幅拙句,恳望指正,祝校友们新春快乐。
友情长青
国光校园,阵阵笑语历历在目
芙蓉网上,篇篇奇文殷殷传情
二零零五年二月六日于香港